11 月 17 日,第五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在陽春市東湖公園主會場啟動,本次活動主題為“綠美廣東·粵動粵美”,通過多種方式讓群眾能就近參與森林文化活動,切身感受綠色發展成果。本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選取陽春市作為主會場,是陽春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林業發展成果,加力提速推動陽春市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助力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具體體現。
一是從“貫徹理念”到“理清思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錨定綠水青山的永續發展之路。
陽春市是廣東省林業大縣之一,陽春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森林總面積 414 萬畝,規模在全省縣級市中排名第二位,森林覆蓋率達 68.37%。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陽春市立足實際,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編制了《陽春市全力推進縣鎮村綠化工作實施方案》,全力實施“生態綠廊”“公園之城”“森林家園”“綠美鄉村”“森林提質”“生態文化”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主題行動,圍繞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增進群眾生態福祉的目標,全面開展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生態資源“綠寶石”不斷在陽春的大地上煥發光彩,熠熠生輝。
二是從“掛圖作戰”到“成效提升”,在綠美生態建設中闖出綠色發展之路。
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陽春市編制了《全民共建綠美陽春行動方案》,并發布了 2024 年第 1 號林長令。全市各鎮街、行政村均制定綠化規劃圖及網格種植管護表,實現“掛圖作戰”、責任到人。至目前止,全市建設了 2.8 萬畝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已完成森林城鎮建設 1 個、森林鄉村建設 2 個、綠美古樹鄉村建設 1 個、綠美紅色鄉村建設 1 個;完成交通要道兩側林相優化提升 2萬畝;保護 1821 株古樹名木,搶救復壯 120 株古樹名木;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優化城市森林格局。今年以來,全市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 10.5 萬畝,完成率超 100%;開展主題植樹活動 1100 多場次,完成縣鎮村綠化植樹 21 萬多株。其中,在瀕危植物保護方面,陽春市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陽春市大力支持陽春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開展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豬血木的保護研究工作,不僅成功實現了豬血木的人工繁育,還在八甲鎮、三甲鎮等地推廣種植,現已形成 180 多畝的豬血木種植基地。同時,陽春市還積極參與豬血木的野外回歸活動,讓這一珍稀植物在廣州等地扎根落戶,影響力不斷擴大。如今,“八甲豬血木生態文化圖騰”已經獲評陽江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陽春市綠色生態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三是從“科學規劃”到“經濟增長”,在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中干出經濟增長新路徑。
陽春市通過全面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主題行動”,完成 158 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任務,基本建成了“生態安全、景觀宜人、產業惠民、自然和諧”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建成多個公園、森林示范校園、森林示范小區和森林示范廠區,舉辦多場生態文化活動、越野賽等賽事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
氛圍,提升了公眾對創森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同時陽春市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特色林業產業等方式,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目前,陽春市有省級林業龍頭企業 5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5 個,省級特色經濟林示范基地 1個,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6 個,涵蓋木材、夏威夷果、春砂仁、油茶、茶葉種植產業。2023 年全市林業總產值 142.5億元,其中經濟林產值 21.8 億元,從業人數 5.3 萬人;林下經濟產值 13.9 億元,從業人數 2.35 萬人。
四是從“生態之美”到“融合發展”,在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中創出生態宜居新圖景。
陽春東湖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作為該市的“綠色名片”,在生態建設和休閑旅游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園內現有東湖水庫上庫和下庫,有桉樹林、松木林、速生相思林、杉木林、果樹林、竹林、玉桂林、沉香林等植被,周邊還建有春砂仁種植基地、沉香種植基地等,讓森林成了“聚寶盆”。同時,東湖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緊鄰市區,日均訪客量高達 2 萬人次,園內建有種質資源培育區、植物科普園以及生態停車場、生態景觀長廊等配套設施,打造出“桃李島”和陽春一中生態科普園等,將紅色、科普資源有機融合,完成多項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促進了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打造森林文化休閑、森林游憩、自然教育、森林康養等功能。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