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陽春市水產養殖核心區,河西街道近年來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抓手,創新實施“三鏈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水產產業實現大發展。目前,全街道水產養殖面積達5000多畝,年產量約4000噸,年產值1.35億元。其中,鱖魚、澳洲銀鱸、水蛭三大特色品種產量創新高,產品遠銷20余個國家和地區,帶動當地千余農戶年均增收3.2萬元,走出了一條“小特產”升級“大產業”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一、做強資源鏈,厚植產業發展根基
河西街道立足“一江一山一泉一產業”資源稟賦,系統構建水產養殖生態體系。
一是深挖水資源優勢。街道東臨漠陽江,西臨陽春西山嶺,地處地熱溫泉帶,優質水資源不僅滿足農業灌溉需求,更為水產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2023年以來,依托水資源優勢成功引進5家較大規模企業,推動新進入水產企業迅猛發展。
二是激活物流交通潛能。憑借優越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倉儲物流+電商集散”基礎,打造“空陸聯運”物流體系,成為全市水產養殖品外銷樞紐。通過整合當地物流企業,重點強化水產養殖“空陸”物流支撐,實現鱖魚苗72小時全國直達,年運輸量超5億尾;澳洲銀鱸成品魚生鮮48小時全國直達。
三是盤活傳統養殖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實現1000畝水面集約化養殖。九頭坡村委會的盛世水產養殖以“規模提效、業態拓維、利益扎根”為核心,將分散水面整合為“高產田”“致富源”,既破解散戶養殖效益低的難題,更讓居民在土地流轉、參與養殖及產業鏈延伸中實現多層增收。
二、做優扶持鏈,激發產業升級動能
河西街道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在技術扶持方面,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建立鱖魚種苗工程技術中心,將種苗成活率提升至85%;加強與中山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院校技術合作,為特色水產發展提供支撐。當地一家漁業公司2024年轉型加大澳洲銀鱸品種研究,攻克從魚苗孵化到成品魚養殖全過程核心技術,市場前景可觀,預計2025年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
在金融扶持方面,通過銀企合作優化企業經營模式,助力打造集種苗生產、加工、流通、漁用飼料生產和休閑漁業于一體的產業基地。2023年9月,在街道支持下,中國銀行陽春支行為廣東盛世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00萬元授信支持,幫助其擴大生產、提升技術設備,推動全市鱖魚產業向專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在人力服務方面,以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聯動加工、文旅、電商等關聯業態,構建“產前-產中-產后-配套”全鏈條務工體系,實現“鏈條延伸到哪里,就業崗位就覆蓋到哪里”,讓不同技能、不同年齡的居民都能在產業鏈各環節找到適配崗位。
三、做實利益鏈,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河西街道創新“三聯”模式讓產業發展惠及民生。
一是生產聯農,推行“統一供苗+標準養殖+保底收購”模式,帶動農戶增收。合昌水蛭養殖合作社發揮“領頭雁”作用,通過“供種苗、傳技術、包回收”的全流程扶持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為村民提供孵化、管理、銷售等環節約100人次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穩定增收。
二是文旅聯業,部分水產養殖企業開發釣魚、科普、農家樂等“漁樂體驗”休閑項目,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是創業聯動,幫助水產養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帶動下游小養殖場發展,尤其鱖魚苗孵化產業鏈成效顯著。盛世水產公司創新采用“發放種苗+回收標粗+銷售流通”模式,聯結100多家合作社、500多戶養殖戶,構建起完善暢通的產銷網絡。
文字:余良瑋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河西街道:“三鏈融合”打造水產優勢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