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 “1310”具體部署和陽江市委“433”工作安排,按照陽春市委工作要求,潭水鎮組織省、陽江市、陽春市、潭水鎮四級人大代表,前往英德市進行為期2天交流學習鄉村振興經驗的專題調研活動。潭水鎮人大主席洪波等一行30余人參與此次調研活動。
11月22日,第一站奔赴英紅博物館邂逅了一場與過往對話、與文化共鳴的深情之旅。先后參觀了四大展區:“熱土華章——英紅場史展”“紅茶新秀——英德紅茶歷史展”“崢嶸歲月——英德茶場知青文化展”“橋自越南來——英紅歸僑歷史展”。人大代表們切身感受到承載深厚文化底蘊的英紅精神,見證了英紅兒女不懈奮斗的崇高品質,感悟中華茶文化的古韻盎然。
第二站來到英九莊園相逢了一場與科技共舞、與生態共處的自然之旅。智慧生態茶園全面實施以營養診斷為核心的“水肥一體化+氣象預報+病蟲害綠色防控+安全檢測溯源”管理技術,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只施花生麩和商品有機肥。同時,英九采用“1+N+家庭農場”產業化服務平臺、聯農帶農成效顯著非常值得借鑒學習。
11月23日,第三站調研西牛鎮小灣村麻竹筍種植基地,西牛鎮被評為“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西牛鎮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政策與其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對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生態環境綠色增長、提高林地產出和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隨后,人大代表們沿著西牛鎮塘面村邊走邊看邊聽,感受塘面村推進鄉村振興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如:助老餐廳送餐上門、學生四點半課堂、娛樂基礎設施建設等,均秉持為民便捷、為民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四站來到廣東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其從事“以竹代塑”“以竹代煤”“以竹代糧”等系列技術研發、生產、銷售與咨詢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其原竹深加工相關技術體系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人大代表們親自試吃品嘗“一竹N吃”的全竹宴,深深感受了“全產業鏈”的巨大魅力。產業聯動,一竹致富,帶動當地經濟騰飛,增加百姓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最后,第五站來到連江口鎮連樟村,人大代表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切身感受連樟村的“蛻變”之路。連樟村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運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精準扶貧,就近就業,完善基礎設施,實現農業增效、村民增收,不斷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
調研交流結束,人大代表們討論表示:
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一方面,要持續強化政治建設,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另一方面,要從嚴抓組織建設,組織基層干部到“榜樣區域”實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拓寬工作視野,激發干事創業動力,以嚴密的組織體系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二)精準發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要總結英德市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學以致用。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深入落實基層干部下沉聯系企業活動,不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制度,聚焦人才、融資等惠企政策,積極主動助企紓困。構筑招商引資“強磁場”。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組織基層領導干部要“走出去”,多調研、多觀摩、多學習,不斷總結先進經驗,助力企業變革發展。同時,要重視“引進來”,發力招商引資政策提升,促進產業研發創新吸引上下游產業入駐。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立足鎮區歷史、人文、地理等自然資源優勢,借勢陽春市天順農業有限公司,促進鱖魚活體餌料(土鯪、麥鯪等)、飼料餌料、銷售加工等企業的創新發展,以漁致富,打造潭水全產業鏈漁業的新格局。
(三)做優基層社會管理,持續提升服務效能
精細化基層治理。突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結合潭水實際細化管理模式,將服務延伸到社區樓棟住戶、村民,逐步做到真正服務到每一個人。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加快醫療康養綜合體建設,推動助老餐廳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確保民生福祉工作落地生根。持續發力重點項目。快速推進“七個一”項目建設落地,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共建共享和美潭水。
經過此次考察交流,人大代表們普遍認識到要圍繞黨委、政府真正做到“一點就通、一令就沖、一貫到底、一干就成、一馬當先”,更多、更好、更實地發出人大聲音、扛起人大擔當、彰顯人大作為,助力潭水鄉村振興工作及“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