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陂面鎮中心小學廣場充滿著歡樂的氣氛,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迎接陂面鎮教育事業的一大盛會——慈善募捐晚會。
與此同時,當天下午,陂面鎮教育促進會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眾多陂面籍企業家和熱心支持教育事業人士自愿組成一個聯合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來管理獎教獎學助學資金,助力陂面鎮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自8月籌備成立教育促進會以來,陂面鎮全員上陣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了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新風尚。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陂面鎮教育促進會已經籌集到300多萬元教育基金。
談到陂面鎮教育促進會的籌建,陂面鎮黨委書記何耀敏坦言,至關重要的部分在于取得陂面籍企業家和鄉賢的信任。
籌備教育促進會,根本在于籌集資金。許多從陂面走出去的企業家,都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陂面鎮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們對于捐贈資金也存在種種顧慮:當地黨委、政府是否能做好這件事,資金的后續使用能否公開透明,能否物盡其用?
于是,說服陂面籍企業家捐款,贏得他們的信任,成了陂面鎮委、鎮政府必須攻克的難關。為此,陂面鎮黨委做了十分詳細的工作方案,專門成立不同的工作組落實分工,還動員鄉賢出謀劃策拍攝了專門的籌建宣傳視頻,全鎮干部職工全員上陣進村入戶發動宣傳,目的就是營造全員參與、全民支持,陂面的事情陂面人自己干的濃厚氛圍。從8月開始,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何耀敏帶著陂面鎮領導班子,分成幾個小組,奔赴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拜訪外出鄉賢,動員他們回來出錢出力參與教育促進會的籌建。“我們不僅僅是讓大家回來捐款,更多是想讓外出企業家和鄉賢回來共同出謀劃策帶頭做成這件事,同時也向他們宣傳和展示陂面乃至陽春目前良好的營商環境,用真情實意和工作實效打動他們回鄉投資創業。”何耀敏如是說。
“我們要讓企業家們看到,我們是一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團隊,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教育促進會搞好。”陂面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雷鵬飛說。
近年來,陂面鎮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美麗圩鎮建設,鎮區和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從高速下來到鎮區鋪上了嶄新的柏油路,兩旁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公安、司法、公共服務等事項全部入駐鎮政府大院黨群服務中心,基本能做到不出大院辦理基本服務事項。群眾的幸福感大大提高,群眾滿意了,外出企業家和鄉賢自然對政府牽頭做的事情有信心,自然也就會大力支持全力參與教育促進會。
“本次晚會共籌集到獎教獎學助學基金330萬元。”聽到慈善募捐晚會主持人播報這條信息,何耀敏笑了笑表示,這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何耀敏說,意料之中是因為這次的募捐全鎮人民都很熱情,全員上陣捐錢出力,甚至連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拿著100元、50元到村委會捐款。意料之外是作為一個常住人口3萬不到的小鎮,能募捐到300多萬元實屬不易,其中凝結了全鎮人民對發展高質量教育事業的熱情、熱心和信心。
在籌備工作開始的時候,何耀敏就帶頭發動全鎮干部職工捐款12萬多元。有了表率,鎮里村里的捐款熱情都高漲起來,鎮里的鄉村振興建設企業共捐款80多萬元,19個村(社區)群眾共捐款100多萬元。
在看到大家募捐的熱情后,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譚月琴馬上回去發動組團單位陽江市紀委監委等6個部門干部職工捐款,一下子就籌集了13萬多元。
譚月琴表示,推動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教育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對教育振興這一塊是有專門的計劃的,近年來投入6·30扶貧濟困專項資金近20萬元資助困難學生,同時積極聯系發動社會上的熱心企業、人士定點幫扶困難學生。所以大家聽到這筆錢是用于獎教獎學助學時,都非常踴躍捐款。
在鎮委、鎮政府的大力倡導下,政府牽頭、熱心企業參與、全社會合力的工作格局逐步構建起來,全民重視、全民參與教育事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陂面鎮教育促進會會長陳光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后續教育促進會的工作規劃。
教育促進會不僅會獎勵優秀學生和教師,資助困難學生,還對教師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種方式進行培訓,爭取讓每位老師都有機會接受省、市、縣級培訓,接觸最前沿的教育信息。
教育促進會還會組織鎮上學生開展研學項目,去珠三角走訪高校、企業,領略城市風光,開拓孩子們的眼界。陳光表示,將會定期做好資金使用情況公示。
陳光是一位非常熱衷做慈善事業的企業家,有近十年開展公益研學的經驗。這十年來,他自掏腰包,組織村里的初中學生開展公益研學旅行,成效顯著。與陳光一樣,本次教育促進會的理事會成員都熱衷于教育事業,由群眾和干部推薦后選舉產生。
教育促進會的成立,是陂面鎮教育事業大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陂面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新建了鎮中心幼兒園教學樓、陂面中學教學樓等一批基礎設施,教育教學質量也不斷提升。
在大合唱《奉獻》中,“打造教育名鎮 共建幸福陂面——陂面鎮教育促進會慈善募捐晚會”圓滿落幕。晚會雖然落幕,但是人人重視教育、人人關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所帶來的向心力卻永遠留在陂面人民的心中,支撐著陂面孩子走向更美好更光明的未來。(圖/文:南方+)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