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農歷五月初四,是富有傳統特色、每年只有一天墟期、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合水鎮高流古墟墟日。
上午9時,記者從春城市區驅車10多公里到達高流墟,只見這里已經與往年一樣熱鬧起來了,相關單位及當地黨委政府部門派員在國道234線進入高流墟的各個路口都設立了疫情防控宣傳點,要求所有進入高流墟的人們都要佩戴口罩。雖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相關部門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從珠三角等地組團或自駕游遠道而來的趁墟者比往年明顯減少,而從周邊市縣及本市各地趕來參加這一傳統趁墟習俗的人仍絡繹不絕。
從四面八方前來售賣竹木制品、特色農產品及各類時尚日用品的攤檔沿高流河兩岸有序擺設,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買到竹木制品的人們按照習俗,涉水走進清澈見底的高流河淺水區泡浸買來的竹木制品。以高流河橋上下各500米為中心的新建河灘綠道兩旁豎起了各種五顏六色的帳篷和遮陽傘,場面蔚為壯觀。各個攤檔擺滿了各具特色的傳統工藝品,竹木制的椅凳、籮筐等琳瑯滿目。貫穿古墟南北的國道234線車流如鯽、熙熙攘攘。
記者看到,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流墟已從過去單一擺賣竹木傳統工藝品發展到如今展示琳瑯滿目各種農副產品、風味小食、現代生活用品的場所,不少精明的商家還搶抓機遇派員到高流墟擺攤設點進行產品展示,大力宣傳企業形象,助力企業發展。
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等部門和合水鎮及市禁毒協會派出工作人員在高流墟設立宣傳點,開展《民法典》、禁毒、掃黑除惡、“一盔一帶”、防詐騙等專項宣傳。
公安等相關部門和合水鎮密切配合,切實做好交通管制、疏導安保等各項工作。高流墟從早上8時開始到正午人潮高峰時期,盡管車多人多,但國道234線沒有出現長時間堵車現象,前來趁墟的人潮自始至終秩序井然,好一派物阜民豐、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高流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梁大同元年(535年),巾幗英雄冼夫人在陽春涼撒崗興建陽春郡城,在高流河北鯉魚崗興建烽火臺,在高流河南建練兵場操練軍隊、保境安民。陳朝太建元年,廣州刺史都督十九州軍事歐陽紇、王仲宣反叛割據嶺南。公元558年,冼夫人從高流河畔三次領兵出征廣州,與朝廷派來的車騎將軍章昭達合兵圍殲歐陽紇叛軍,歷時半年平定叛亂。次年,冼夫人和馮仆母子在高流河畔召開慶祝勝利和平大會,悼念戰亂死難軍民,獎勵有功將士,陳列朝廷賞賜物品,舉行了盛大的巡游活動。后來,逐漸形成風俗,每年端午節前人們都自發趕來高流墟趁墟,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不少人在高流墟買到竹木制品后,都會拿到高流河里浸泡一會,據說這樣可以防蟲蛀。
高流千年古墟雖然一年只有一天的墟日,但這充滿嶺南特色的古墟見證了陽春經濟社會發展的滄桑巨變,成為展現陽春經濟發展的窗口。特別是高流古墟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我市大力打響這一特色品牌,不斷加強高流墟周邊環境建設和保護,結合開展小流域河流整治,把高流古墟打造成環境優雅、岸綠景美的地方,對推動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促進旅游文化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高流古墟風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