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切實發揮市安委辦牽頭抓總職能,把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舉措,加大攻堅力度,綜合解決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牢牢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嚴防嚴控較大事故,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自工作專班成立以來(2021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查糾交通違法行為89012起,其中酒駕273起,超載633起,超員78起,無證駕駛938起,違反道路交通信號燈通行6380起。共發生一般程序事故數309起、死亡37人、受傷360人,同比下降37.2%、下降47.89%、下降33.33%,全市沒有發生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實現“三個持續減少、一個堅決防止”的目標。
一、領導重視,全面推動
我市高度重視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自《陽春市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方案》印發以來,市領導多次組織召開推進會議分析研判我市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研究部署相關工作,要求各責任部門緊密配合,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重大安全風險。為加強工作領導,市政府專門成立由常務副市長為組長,分管公安和交通工作的副市長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在市應急管理局設立工作專班,負責牽頭抓總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責任、突出重點、迅速行動,全面推進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各項工作。
二、明確任務,精準施策
市安委會在省和陽江市方案提出的工作措施基礎上,圍繞“人、車、路、企、救”五個方面,提出共18類56項工作措施,明確各有關單位的分工、目標、任務、內容及措施要求等,全面推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穩步推進。目前已對全市224個國省道與農村平交路口開展“一清一燈一帶”建設,完成715處“平安村口”建設。對轄區高速公路3個服務區、2個停車區劃定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車輛專門停放區,對全市3700輛“兩客一危一重貨”車輛安裝衛星定位和智能視頻監控裝置,特別是3450輛重型貨車已完成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安裝任務;對全市4輛57座以上大客車退出客運市場,整改率100%。進一步深化警企合作,積極推進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通過警郵、警保、警企等合作網點辦理登記業務,簡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登記手續,全面實施摩托車“帶牌銷售”,推進電動自行車“帶牌經銷”,目前,全市已有47個摩電銷售點開展“帶牌銷售”,共帶牌銷售3470輛,占新注冊車輛比例35.35%;1個中心鎮已開展摩托車考試“下鄉進村”業務。在應急救援方面:公安聯合應急、衛健、消防救援部門制定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醫療救援工作機制并建立重傷救治醫療專家庫;根據發生交通事故符合辦理救助的條件幫助申請人辦理救助,今年以來共成功辦理申請社會救助10宗。此外,還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了《陽春市國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全力推動G325國省道示范路建設工作。
三、專項督導,確保落實
為更好推動我市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自4月份市工作專班成立以來,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督導檢查7次,發布通報1次。實行重點任務推進路線圖完成情況每月一更新,逐項消除56項任務,督促各牽頭單位按照規定時限完成。市道安辦聯合市工作專班組織對2個省、市、縣三級督辦路段和5處亡人事故多發點(段)整治不定期督導檢查,確保我市道路整治任務按時完成。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了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宣傳活動。一是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公安交警部門深入全市84家客貨運輸企業、8家機動車駕培機構、21家二類以上機動車維修企業常態化開展安全宣講進企業活動,對上述運輸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普法教育、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全覆蓋服務。二是開展“五大曝光行動”,持續曝光“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多發路段”“高風險運輸企業”和“終身禁駕人員”。三是開展交通安全警示活動,制作警示教育片,組織在公共場所進行播放。同時,利用電視臺、報社等傳統媒體以及公眾號和抖音等新媒體多種渠道密集發布信息。四是組織開展重點駕駛人培訓教育。結合交通安全宣傳“八進”活動,組織人員深入企業開展重點駕駛人集中培訓工作。對外開放交通安全宣教基地,通過3D、VR等新技術,讓廣大群眾親身體驗,寓教于樂。
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繼續履行好牽頭職責,認真學習貫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壓實工作職責。加強道路安全隱患整治力度,加大科技手段的投入,提升監測預警的信息化水平。突出重點難點,抓好攻堅收尾,抓好問題整改,加強協同配合,強化工作執行,推動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我市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水平。(市應急管理局 楊繼興供稿)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