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鴨又叫紫蘇炆鴨,各地圩鎮(zhèn)的食肆都有,但陂面之所以出名,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西山河獨特的洼地構(gòu)成不像漠陽江上游人居那樣雖然依江而住,但雨季水漲,旱季水枯,除崗美外,難以讓傍水而生的鴨群生長,陂面則不同,從上塘、大同、那座、六村崗、石尾、三朗、一直到南河的整個一河兩岸都臨田近水,特別適宜放養(yǎng)鴨群,這為紫蘇鴨創(chuàng)造了源源不斷的食材;二是陂面鄉(xiāng)間種菜喜歡樣樣有,過去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菜園子,什么菜都有,特別屬于配料的芫荽、紫蘇、香芹、蔥、姜、蒜等,應有盡有,而其他鄉(xiāng)間的菜園子,多數(shù)只種植蔬菜,白菜是白菜,芽菜是芽菜,不怎么顧及種植配料菜。陂面多紫蘇,有種植的,有野生的,屋角邊,籬笆旁,隨手都可以摘一把,這又為紫蘇鴨這道美食增多了一種成因;三是陂面人普遍的食欲愛好偏向香炒型,越香口越受歡迎,紫蘇 鴨的香味正好滿足了這種需要。
紫蘇鴨的制作并不復雜。先是選擇肉身厚實的塘鴨宰了,撮毛凈身,開胸斬件,不宜塊頭太小,要有一定份量才經(jīng)得起炆炒,否則沒有看頭,經(jīng)不起咀嚼;然后把嫩姜切成薄片,多一點無礙,可以除腥祛寒。把姜與肉放在一塊,伴以生抽、精鹽、豆豉水(濃一 點為上乘)攪拌待用,把二三抓(以抓滿手掌為宜,以眼觀之合適為好)紫蘇洗凈,數(shù)刀剁成長片狀等用。
這時候用猛火把鑊燒烘至絲絲輕煙泛起時,即用湯勺把生油澆于鑊中,多點無妨,然后把腌制過的鴨肉放于鑊中,翻炒若干下, 讓油脂渾糊了整鑊鴨肉,發(fā)出必必卜卜的爆脆聲響,鴨肉便開始收身縮水,香氣噴薄而出,這時即撒下紫蘇,翻炒兩三下,約略灑些水花,助其蒸氣升騰,即刻蓋上鑊蓋,略炆幾炆,使汁水進一步滲入鴨肉中,香味更加均勻點,隨后就可揭蓋上碟了。
紫蘇鴨無論下酒餸飯,都是一流的鄉(xiāng)間佳肴。過去相親待客若有這道菜式上席,不用問就知道婚事的結(jié)果,八九不離十了;如果誰誰在早造收割前炒了味紫蘇鴨吃了才開鐮,不用說,這戶人家必 是村中富戶,若有困難向他家借點錢,是不用還息口的。
(蔡少尤)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紫蘇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