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鉤髻頂遠眺——《陽春攝影集》
嚴宗隆是明朝國師,因為在永寧住了很長時間,給明清以來的陽春民間文化帶來了較深遠的影響。
國師也者,可以理解為皇帝聘請的國家老師,如武則天聘請的神秀大師,就是專門輔助她學佛養生的師傅;到了明清時,國師一職類于風水顧問,其職責是在玄學方面為皇帝解疑釋難。據說嚴宗隆因為對皇陵作出了錯誤判斷,得罪了當時的皇帝,故被流放嶺南。他選擇陽春為棲身之所,直接到了永寧。
那時候,永寧屬“云浮飛地”,自有其山高皇帝遠的獨立性,人們對于尋龍點穴等風水活動十分看重,也有公開招收生員學習風水的私家風水館。嚴宗隆為了在永寧落腳謀生,首先找到一位富裕人家當牧童,每天趕著牛群到山上放牧,趁機走遍了當地的山山水水,對永寧的巒頭理氣、流水去向了如指掌。
牧牛雇工只是為了混飯吃,一年只有一兩銀子作工錢,嚴宗隆牧牛一年,把獲得的一兩銀子悉數交給了風水館的師傅。因為學整盤風水要交二兩銀子,嚴宗隆的-兩銀子只學了半盤風水。身為國師的嚴宗隆哪需要跟師傅學風水呢?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以便憑著這半盤風水去從事風水生意。
嚴宗隆果然憑著這半盤風水的經歷,租賃了嚴氏宗親的一座公屋,自任師傅開始教人睇風水。國師開講,自然不同凡響,嚴宗隆開館多年,聽者如云,其名聲后來傳遍了陽春。但聽他講課是一回事,找他看風水的人卻又另一回事,因為人們都知道他只學了半盤風水,怎能相信他尋龍點穴、開山做作呢?有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嚴宗隆同樣不愿意把國師的身份掛在嘴上,因此,并沒有刻意招攬生意,只是隨緣就命,靜待時機。不久,果然有位紳士向他求山穴,嚴宗隆道:“我為你點造一個蜈蚣山吧,但價錢很貴。”紳士問:“如何貴法?”嚴宗隆道:“新山造好后,我們一齊上山看穴位。我預計山拜堂前會有很多飛禽走獸,我按一只腳印一擔谷收取費用,你同意嗎?”紳士道:“既然有如此靈應,我還舍不得幾擔谷嗎?”于是擇日動土,如期竣工。第二天,嚴宗隆與那位紳士一齊往山穴觀看鳥獸足跡,以便按足跡計算報酬,豈知場地上原本數以百計的鳥獸足跡都被紳士搶先一步派人抹掉了,嚴宗隆在山地上只能找到一鱗半爪的痕跡。他不動聲色地道:“就只剩下這么一丁點貴了,你隨意給我一擔半擔活命糧就算了吧!”據說這個沒被抹掉的白鶴足跡專指金榜題名之貴,恢復高考第一年的廣東理科狀元就是該穴名山的后人。
嚴宗隆在永寧點造的另一穴名山稱為大象山,該山分為天山、地山和人山。天山位于淡蕩嶺頂,地山位居山腰,人山在山腳,三山連成一條直線,如果以天山為圓心畫一個圓,可以含蓋整座淡蕩山。天山出高官,地山出富豪,人山出武將。三山分屬三個不同姓氏,必須同時下葬方能顯靈現圣。具體下葬時間以人山為標準,當人山挖到一塊大石板時就要立即停下來,即刻點燃預先準備好的三枚火炮,當第三枚火炮一響,天地人三山就同時下葬。嚴宗隆吩咐各位山主遵令行事后,就找地方體息去了。
沒想到人山雇請的挖山工人都是一群貪心人,他們挖到石板時本應立刻停止,馬上放炮才對,但由于見那塊石板很像一個石盒蓋,以為一定藏著珍珠寶貝,于是要挖起石板看個究竟,沒想到石板下面是一個噴泉,一下子沖出的水浪有一丈多高。嚴宗隆獲悉后,知道時間已過,便斷喝一聲道:“死象也有千斤力!大家用石頭填回噴泉吧!”
噴泉被石頭壓住,停止了噴水,但時間已經錯過,天山、地山完全失去了作用。人山因有嚴宗隆在現場喝救,后來出了一名力大如象的大力士,可惜他在18歲時不幸逝世了。
嚴宗隆在永寧點造了不少名山,其中嚴氏宗祠的線法就是他當年開館授徒所坐的凳子位。但最終還是未能滿足他的愿望,后來只好前往合水,重操牧牛之業,但直到朝廷招他回朝,仍然夙愿未償。他為此在合水留有詩題說:
客居陽春十八年,有福之人沒有錢。有錢之人沒有福,唯為山水愧連年。
嚴宗隆留給陽春的名山留題十分豐富,直到今天仍然是陽春民間文化的寶貴遺產。
(蔡少尤)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嚴宗隆在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