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廣西貴縣白石山的劉三姐,于唐代景龍年(708年)隨祖父流浪到陽春今春灣鎮東郊銅石巖住下傳歌,抨擊財主劣紳,激怒了權貴,遭到迫害,全家繼續流浪南下到今陽春市潭水鎮翔南村委會的燕子巖住下。
由于劉三姐天生聰明貌美,歌聲動聽,一財主惡霸想招納她為第三房太太。當時在財主家做長工的蕭四勸說劉三姐到他家鄉鄰邊親戚處躲避,在蕭四的幫助下,劉三姐一家又遷到今潭水鎮南湖村委會的大王嶺山腳住下了。
過去的大王嶺樹木不長,山無泉水,經常干旱,人窮多病。一天,劉三姐隨母親上山采藥為鄉鄰治病,發現大芭蕉樹有保持水土作用,便帶領鄉親們上山種芭蕉樹。兩三年后,大王嶺就漫山遍野種滿了芭蕉樹。至今,大王嶺還衍生著漫山遍野的芭蕉樹,又肥又大又香甜的大板蕉是潭水的土特產之一。
后來潭水地區鳳來、翔南一帶的群眾捐錢在“三馬水泥廠”背后朱圣塘建造“劉三姐廟”紀念劉三姐,一直到現在,每年農圧三月初始三做誕,由村姑扮作劉三姐與人對歌。村民殺雞殺豬敬奉,非常熱鬧。劉二姐升仙后,人們在燕子巖洞口周圍種上了很多能夠超度、祝福人死后升仙進入天堂的“禾雀花”。禾雀花在每年秋分后盛開,甚為美觀。
此外,南湖的群眾還把劉三姐在南湖居住過的石寨村改名為“劉三石”,并在村后一巨石上鑿出一間“四面流水的石屋”,稱為“劉三太祠”,里面有劉三姐的石像和香案,逢年過節,香煙繚繞。離“劉三石”不遠的坑尾頭村西南面的大王嶺山腳下(南湖村委會坑尾頭村村背)有一天生奇石,名叫仙女搓麻石:它獨立高聳于山坡上,像條特粗的巨柱,上下筆直,有一層樓高,搬來悌子上去看,石頂略平,稍帶方狀,面積有2平方米多些,里面有小凳子的四個凳腳印模,還有兩只像10歲小孩腳底大小的赤足腳印,腳趾、腳凹、腳踝都清晰可見。腳印的前右側還有一個麻籃的籃腳印痕(麻籃是古時婦女搓麻裝紗用的竹籃子),竹篾印痕清晰,整體構圖是一個赤足小腳女人坐在小凳子上搓麻時留下的印記。據當地老人傳說,這是劉三姐當時坐在那里看望放牧于山坡上的牛羊和居高臨下看望放養在這個坑尾頭沖底里的鴨乸留下的,她一邊搓麻打紗,一邊唱山歌。人們還把當時山歌節劉三姐跟人們對歌的地方叫“劉三坡”,即今潭水河大橋南岸橋頭處,現叫劉三坡村。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劉三姐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