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在清朝就在境內地區種植,尤以春北的春灣、衛國、松柏、河朗、陂面、合水以及山區圭崗、永寧為多,1987年尚有3000余畝,年總產干豆60余噸。主產區是春灣鎮的新村、車田、幸福、大垌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春灣進一步發展赤小豆生產,至1985年后,每年種植300-700畝,年產量1.5-4萬公斤。因赤小豆有濾水祛濕功效,故很早已聞名全國,也因為春灣產量較大,故以春灣赤小豆最有名。若豆形細小、身長、種臍凹陷,呈圓柱形,色澤帶褐而光潤者,效果更佳。其主要功能是健脾祛濕,消腫排脹,性甘酸平,主治小便不利、溫熱黃疸及熱毒癰腫等癥。人們常常通過食療達到養生效果,如赤小豆煲豬骨、赤小豆煲豬肚、赤小豆煲糖水等,既味清純,又健體養生,十分令人喜愛,銷往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更是讓人無任歡迎。
(蔡少尤)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利水祛濕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