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白霄塘又稱為百歲塘,姓陳,因長壽人多而得名。白霄塘包括三條自然村:上寨、中寨、那邊寨。村中的耕地土質多為河流沖積土,有機質豐富,地塊大片平整,適宜種植甘蔗,種出的甘蔗含糖份高,制出的黃片糖質量特別好,久而久之成了當地的著名特產,深受群眾歡迎。
白霄塘人不但家家戶戶種甘蔗,而且寨寨開塘寮榨糖, 在未有榨糖機械設備的年代,全部通過手工操作。一間糖寮雇請工作人員12-13人,老板兼理財1人,制糖師傅1人,秤蔗(師爺)1人,斬蔗工人5人,放蔗2人,火工2人。
開始榨糖時,搭一大棚約有數百平方米,有榨糖的石碾機房和制糖間;石碾裝置是把一個石墩固定在地面作下盆,面上并列兩塊石車轆,車轆圓周排列18個齒輪(車花),車轆之間裝有木皮鐵心三角口的“劍門”,車轆上面蓋有木制上盆,上盆面上裝著約6米長的車轅,相接在上盆的車轅頭部,配有車合和吊沖,車轅尾端安裝雙(或單)牛軛,用牛力盤旋牽動車轆,一般用兩頭耕牛同時拉動車鎖作動力。碾蔗時,把一條條甘蔗插入劍門,進入石機,讓車轆反復榨三次(稱為三麩) ,榨干蔗汁,通過鋪在地下的竹管流到制糖間。
制糖間設置有蔗水缸、糖盆、糖鋪和糖灶,灶上裝著品字形大、中、小鍘(即水鍋、前鍋、熟鍋) 。制糖時,先將蔗汁舀上水鍋,下些白石灰粉攪勻煮滾去泡;過到前鍋煮去水份,再過熟鍋煮熟(通過口試測定),即舀上糖盆攪拌到翻砂時,馬上倒進糖鋪燙平,待凍后結塊,用鐵針劃成長形方塊,便做成了黃糖片。黃糖片色澤越黃越好,如果色澤暗淡呈黑色,則被稱為牛屎糖,會降低賣價。
白霄塘的黃片糖片片金黃,色澤鮮亮,味道特別清甜,人見人愛,人吃人鐘意,引得縣內外的客商都主動前來白霄塘購買黃片糖,使白霄塘的黃片糖一度成了陽春的名牌片糖。
(陳世金 歐亞)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白霄塘黃片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