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為推動我省檔案事業科學發展,努力建立健全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確保檔案安全保密的檔案安全體系(以下簡稱“三個體系”),更好地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廣東“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做好服務,特制定“十三五”期間全省檔案事業發展規劃。
一、發展環境與面臨挑戰
(一)“十二五”時期發展情況。“十二五”時期是全省檔案事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檔案局的精心指導下,全省檔案部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率先在全國初步建成檔案強省為目標,深入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我省實施意見,依法治檔、創新服務、館室建設、資源建設、信息化建設、科研、教育、宣傳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各級檔案部門積極貫徹執行檔案法律法規,完善法規制度,依法治檔能力顯著提升。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服務成果顯著。全省各級綜合檔案館總建筑面積達52萬多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長74.8%。檔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僑批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使我省實現了世界記憶文獻遺產零的突破,率先成為全國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記憶文獻遺產的省份。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達到1660多萬卷,比“十一五”末增長45%,檔案資源更加豐富。全省完成館藏檔案數字化近2.28億頁。珠海市館成為全國首批示范數字檔案館之一。省委辦公廳被國家檔案局授予“全國機關檔案規范化管理與電子文件歸檔查詢系統建設示范單位”稱號。檔案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先行先試開展的檔案提前移交進館時限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出臺國內首個社會組織檔案工作指引。成立廣東省檔案專家委員會,建立檔案科學技術研究院,省檔案館及廣州市館、珠海市館、東莞市館和東莞大朗鎮館成功創建為“全國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省檔案局與南方網共建“廣東檔案在線”,與廣東省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共建“檔案園地”。廣東檔案信息網總訪問量超過3750萬人次,比“十一五”末增長240%,點擊量居全國省級檔案網站前列,檔案科研、教育、宣傳成效突出。
(二)面臨形勢和挑戰。“十二五”期間全省檔案事業的發展,為“十三五”時期我省初步建成檔案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檔案館舍建設滯后,多數市縣國家綜合檔案館面積和功能尚未達到國家標準;檔案信息化發展滯后,資源共建共享受到嚴重制約;檔案人才結構和干部隊伍狀況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檔案事業發展需要;保障檔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機制不夠完善,有些地方和部門領導對檔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事業經費得不到有效保障。增強憂患意識,強化使命擔當,推動廣東檔案事業發展轉型升級,是擺在全省各級檔案部門面前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信息化發展成為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標志。我省檔案工作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具體表現為:新的檔案形成者和新的檔案不斷產生;電子檔案的數量越來越多并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民生檔案和政府公開信息更多地進入國家檔案資源體系;遠程利用、主動開發成為檔案利用的主要形式;檔案信息安全面臨著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服務型政府、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將檔案工作推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位置,對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走向依法管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大趨勢,是檔案工作的基本遵循。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各級檔案部門要主動融入“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以省委辦、省府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省檔案工作的意見》為指引,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提高“三種能力”,推動檔案事業的轉型升級,即檔案管理要實現從傳統模式向強化依法管理轉變,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檔案工作體系,提高檔案部門的統籌發展能力;檔案服務方式要實現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從“幕后”走向“前臺”,拓寬檔案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檔案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檔案工作對象要實現從單一門類紙質檔案向多門類、多載體檔案轉變,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檔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辦、國辦《意見》及我省實施意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服務大局、服務民生和服務社會為主題,以信息化建設為龍頭,突出改革創新,加快轉型發展,以建立健全“三個體系”為重點,全面提升檔案管理規范化、保存信息化和服務大眾化水平,力爭率先初步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檔案強省,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原則
推動我省檔案事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如期實現率先初步建成檔案強省的奮斗目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先行先試,推進創新發展。立足廣東實際,主動適應新形勢,增創發展新優勢,改革創新檔案依法治理體制機制,探索完善推廣有益經驗,構建社會信息化迅速發展環境下檔案管理和服務新模式,為檔案事業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堅持統籌兼顧,推進協調發展。優化檔案資源配置,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策傾斜、財政支持力度,大力促進珠三角地區發展與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相協調,增強發展整體性和協調性,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促進檔案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堅持安全第一,推進綠色發展。切實把維護檔案安全作為第一要務和生命線,建立健全檔案安全防范體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嚴防檔案失泄密。注重設施節能環保建設和功能高效發揮并舉,建設檔案美好家園。
堅持服務為先,推進開放發展。大力彰顯檔案工作的服務理念,以開放的舉措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促進與國內外檔案界的交流與合作。以檔案的開放促進檔案資源的共建共用,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利用需求,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開放式發展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共享發展。重視所有涉及人的檔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全面完善覆蓋人民群眾的國家檔案資源體系和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重點抓好民生檔案工作,推進城鄉檔案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三)主要目標
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以創新理念推動廣東檔案事業新發展,補齊短板,增強核心競爭力,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在未來5年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 依法治檔水平有新提高。完備的檔案法規體系和業務規范標準體系基本形成,檔案執法主體責任有效落實,依法治理檔案事業能力明顯提高,社會檔案法治意識顯著增強。檔案工作體制機制更具活力,適應法治廣東、法治政府建設需要。
—— 檔案資源建設有新成就。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各類檔案應歸盡歸、應收盡收;檔案記錄的社會覆蓋面廣泛深入,民生檔案及時全面建立;館藏資源齊全完整,載體豐富多元,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 檔案利用服務有新成果。檔案依法向社會開放力度更大;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程度得到提升,遠程利用便捷普惠;檔案資源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檔案文化建設有效推進。完善推廣我省成熟經驗,不斷推出檔案開放共享、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新制度新機制新方式。
—— 檔案信息化建設有新突破。融入社會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全面鋪開,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服務網絡化全面推進,帶動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檔案部門在“互聯網+檔案”、大數據戰略,特別在服務型政府、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建設中發揮更加主動的作用,檔案管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 檔案安全保障能力有新飛躍。檔案館(室)基礎設施普遍達標,檔案安全保密防范體系更加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更加完善,檔案實體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檔案館舍建設及市、縣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任務全面完成。
三、主要任務
(一)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構建統籌發展新格局
1.完善推廣我省檔案管理創新機制。積極推行村檔鎮管、總館分館制、文件檔案集中管理等機制。到“十三五”末,珠江三角洲地區要普遍推行村檔鎮管模式,其他有條件的地區也要積極推行該模式。擴大形成滿5年、屬于進館范圍的紙質檔案和數字化副本移交進館及電子檔案次年歸檔移交工作試點范圍,并在總結完善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推進開發區、高新區等功能區(非建制區)檔案工作。深化檔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編制權責清單,推進網上辦事。建立檔案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和專家咨詢制度。
2.積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創新檔案資源開發模式,充分發揮社會智力作用,實現檔案編研工作轉型發展。省檔案學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各地檔案學會大膽實踐,實現職稱評定、教育培訓、刊物編輯、企業備案等專業職能有效承接。積極穩妥地向社會購買事務性管理服務。大力支持檔案服務類企業、專業機構參與檔案征集、整理、寄存、修復、數字化、認定認證等事務,并加強服務和監管。支持和發展檔案志愿服務。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設立檔案事業發展基金。支持建立民間文獻檔案館,倡導建立家庭檔案,鼓勵向國家檔案館捐贈或寄存檔案,對捐贈重要、珍貴檔案的,給予獎勵。
(二)加強行政管理,著力提升依法治檔水平
3.加強檔案法制工作。啟動《廣東省檔案條例》修訂工作。推動各地級市開展檔案立法工作。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檔案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草案,制定《廣東省僑批檔案保護管理辦法》《廣東省聲像檔案管理規定》等。積極配合黨委政府開展黨內法規和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及時修訂完善檔案法規制度。進一步健全檔案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資格管理,完善執法程序,落實執法責任,開展執法考核,加強信息共享。推進檔案行政執法檢查常態化,各市、縣(區)每年都要開展執法檢查,加大《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執行力度,嚴肅查處各類檔案管理違法違紀案件,建立檔案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的制度與機制。強化檔案法制機構建設,配備法律專業人才,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做好檔案“七五”普法工作。
4.強化檔案業務督導。加強檔案館(室)工作監督和指導,繼續開展目標管理、示范創建和年度評估等活動,建立健全檔案業務考核協作機制。引導、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和規范檔案工作。加強對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等重點領域企業檔案管理的指導和檢查,深入開展企業檔案工作規范測評。加強對非國有企業檔案工作的指導。繼續以檔案驗收為重要抓手,以“金冊獎”評選為激勵機制,深入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工作,備案登記率、檔案專項驗收率達到80%以上。推進大、中、小學檔案工作規范管理,指導高等院校檔案館(室)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推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工作成果,重點抓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檔案等工作。有條件的綜合檔案館要通過整合檔案目錄、檔案信息、檔案實體和設置分館等形式,整合本級其他專業檔案館的檔案資源。充分發揮我省現有國家級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繼續開展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創建工作,“十三五”末,完成不少于15個省級基地創建。
(三)健全資源體系,著力增強發展可持續性
5.完善文件歸檔工作。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黨委和政府的要求積極參加專項工作機構或協調機構,確保建立檔案與開展專項工作同步推進。縣級以上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建檔歸檔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是對重點工作、重大活動、重大建設項目、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生態保護項目以及新領域、新專業、新機構、新社會組織的建檔指導,做到應建盡建、應歸盡歸、全面覆蓋。重點推進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和廣東自貿區檔案管理服務工作,保存完整豐富的歷史記錄,為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框架和經驗做法提供保障。
6.加大檔案收集力度。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檔案館要認真貫徹《各級各類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依法規范機構改革、企業改制、行政區劃調整等過程中的檔案歸屬與流向,妥善處置檔案,嚴防檔案流失;要按檔案法規的有關要求大力接收應進館檔案,做到電子目錄、全文數據與紙質檔案同步進館,鼓勵各立檔單位提前向檔案館移交檔案。各級綜合檔案館要做好本級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及其領導同志接受的公務禮品檔案接收工作;要繼續完善集群式等征集機制,拓寬檔案征集渠道,積極征集、錄制口述歷史檔案,加大對散存于民間和境外的珍貴歷史檔案、名人檔案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等特色檔案征集力度,構建更為完整的廣東記憶體系。“十三五”末,省檔案館錄制、征集的口述歷史檔案比“十二五”翻一番;與有社會影響力的民間收藏家合作,初步建成民間檔案文獻專題庫。各單位檔案機構要繼續積極貫徹《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和《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及時制定或修訂本單位各類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后實施。強化機關單位檔案前端管理,建立起滿足不同層級、不同門類、不同流程檔案管理的機關檔案工作制度體系。加大對下屬機構的監管力度,積極開展下屬機構重要檔案移交進館工作。各檔案館(室)要建立健全聲像檔案工作制度,積極開展數碼照片、視頻等新型數字檔案資源的接收和采集工作,地級以上市綜合檔案館繼續完善推廣聲像檔案工作機制,在全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7.做好民生檔案工作。貫徹落實社區(村)檔案管理辦法,完善城市社區和農業農村檔案管理。縣級以上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繼續聯合有關職能部門制定民生檔案歸檔范圍、管理辦法,監督指導民生檔案的收集歸檔,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檔案源頭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各單位要大力推進檔案工作與主要業務的融合開展,服務全省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各單位檔案機構要把與城鄉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就業、住房、醫療、健康、社保、教育、信用、環保、食品安全、扶貧開發、土地確權、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等各類文件材料收集歸檔,按照規定管理、提供利用和移交,并開展專項檢查。各級國家檔案館要推進館藏資源結構性改革,將民生檔案納入國家檔案資源體系,積極做好民生檔案收集工作,探索開辟新的民生檔案收集渠道。到“十三五”末,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民生檔案達到館藏的60%以上。
(四)健全利用體系,著力推進資源開放共享
8.完善檔案利用公共服務。各級國家檔案館要配置滿足利用者需求的設施設備,完善殘障人士檔案服務設施。編制檔案館指南及各種檔案專題檢索目錄。探索開放利用新機制,依法規范檔案解密和鑒定開放工作,及時主動開放應開放的各類檔案,實現鑒定開放工作常態化。配合定密單位全面推進涉密歸檔文件和涉密檔案的秘密變更和解密清理工作,到“十三五”末,完成館藏1990年以前到期檔案的開放鑒定。做好檔案查閱服務,簡化利用手續,拓寬檔案查閱利用服務渠道,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公休日、午休時間利用檔案和檔案服務下基層活動,推進城鄉檔案公共服務多樣化均等化,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9.完善政府公開信息利用服務。各級國家檔案館要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持續完善政府公開信息場所服務設施,做好收集、整理和發布工作,開展社會化服務,發揮政府公開信息優勢,積極傳遞政府聲音,服務百姓生活。普及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文件查閱窗口等便民措施。
10.深入挖掘檔案信息資源。各檔案館(室)要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和人民群眾需求,找準歷史檔案與現實需求的結合點,加強對館(室)藏檔案信息資源的整理、加工,深入挖掘檔案利用潛能,充分發揮檔案部門服務各級領導決策等方面的智庫作用。各級綜合檔案館要按照國家檔案局、財政部《“十三五”時期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作總體規劃》的要求,加強檔案資源開發。圍繞“歷史中的檔案,檔案中的歷史”,深入挖掘檔案中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編輯出版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地方記憶系列檔案圖書,弘揚嶺南文化。重點挖掘近代廣東海關、僑批和其他反映地方特色的珍貴檔案價值,深入開發檔案文化產品,舉辦各類型展覽,編印檔案資政參考,積極參與和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積極申請國家重點檔案保護開發項目,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建立館藏國家重點檔案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和專題庫,完成抗日戰爭及其他重大專題史料匯編。省檔案館要著力打造“廣東記憶系列叢書”編研成果品牌。各級檔案部門要積極聯合社會各方力量,開辟更多的檔案開發利用方式和渠道,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檔案開發模式。省檔案館要發揮好檔案編研專家委員會的作用,率先形成一批品牌研究成果。
11.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各級綜合檔案館要加強遠程利用,進一步完善就地查詢、跨館出證服務和手機上網查閱服務。積極將開放檔案和政府公開信息上傳到全國開放檔案平臺。有條件的檔案館要建立黨政機關檔案利用服務系統,做好檔案資源分類、劃控,通過不同的網絡途徑提供檔案在線利用服務。各級檔案部門要充分利用政務網、互聯網等平臺,開通適用于移動終端的檔案APP、微信服務,搭建多元化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縣級以上檔案局(館)應建設完善檔案信息網站或網頁,優化升級服務功能,將其建設成為服務社會公眾、公布檔案、網上展覽、查詢查閱文件檔案和電子圖書、業務交流咨詢的“一站式”檔案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省檔案局(館)要依托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全省開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全省檔案目錄中心系統建設,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五)健全安全體系,著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2.加強檔案館(室)建設。各級綜合檔案館全部建成為面積達標、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安全保密、服務便捷、節能環保的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和電子文件備份中心。尚未達到《檔案館建設標準》要求的14個地級市檔案館、85個縣(區)級檔案館2018年底前全部動工建設新館,“十三五”末投入使用。省檔案局(館)加強檔案館設計方案審核,定期通報檔案館建設進度。各地新建(改建、擴建)檔案館,要嚴格按照《檔案館建設標準》和《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要求進行。全省各級綜合檔案館要建立標準規范的安防系統。省檔案局(館)完成安防系統升級改造,建立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一體化管理平臺。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要建設符合標準規范的檔案室,并配備滿足檔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專業設備。
13.保護檔案實體安全。各檔案館(室)要全面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檔案安全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和緊急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和演練。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落實檔案安全責任制,做好檔案移交與接收進館、數字化外包、檔案托管和利用服務中的安全保密審查,確保安全措施落到實處。加強檔案文獻遺產保護,開展省級檔案文獻遺產項目評選并建立相應名錄,積極推薦申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整合珍貴檔案資源,建立僑批檔案等專題數據庫。加強檔案原件保護,對已有復制件的檔案原件進行安全封存,以復制件提供利用。大力推進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完善區域性檔案集中修裱機制,新設7個區域性檔案修裱中心。積極爭取國家檔案局和財政部的支持,建成1個全國區域性的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加大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力度,引進社會化、市場化的專業技術服務。2017年底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檔案館完成搶救任務;2020年底前,欠發達地區檔案館完成搶救任務,省檔案館完成搶救任務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14.保障檔案信息安全。各檔案館(室)要建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安全保密防護體系,推進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積極開展系統定級、備案、測評和整改。到“十三五”末,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要全面完成本單位所有檔案信息系統的定級、備案和首次測評,涉密信息系統需經當地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后,方可投入使用。加強檔案網站的日常監控和防護,及時堵塞安全漏洞,防范外來入侵攻擊,嚴格執行上網信息保密審查審批流程。加強安全技術研究與防范工作,加緊建立檔案信息容災系統和災難恢復機制。按照《電子檔案移交與接收辦法》的要求和收得進、管得住、用得上、交得出的原則,加強電子檔案管理,確保電子檔案的長期安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建立保密檢查常態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檔案館(室)的安全保密檢查。各檔案館(室)要嚴格執行安全保密規章制度,開展日常自查,嚴防檔案失泄密事故發生。
15.開展檔案異地異質備份。省檔案局(館)要積極推進全省檔案異地異質聯合備份平臺(戰備后庫)的立項和建設,爭取2018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有效承擔國家分配的省級檔案館互備任務以及省內各級各類檔案館、省直單位檔案室的備份任務。省檔案局(館)要完成與福建省檔案局(館)、浙江省檔案局(館)館藏重要檔案的互備任務。縣級以上各級綜合檔案館要全面開展對同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重要檔案異地異質備份保管,規范備份工作流程,強化備份數據管理。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著力搶占事業發展新高地
16.創新大數據時代的檔案管理工作。強化檔案部門在政務信息資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歸檔和積累,探索基于數據倉庫和云計算分布式的檔案信息資源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加強開發,促進檔案信息資源從數據向知識轉化,發揮檔案大數據在總結規律、預測分析、決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在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化融合的大環境下,積極探索“互聯網+檔案”領域的行動計劃。
17.加快建設數字檔案館(室)。各檔案館(室)要按照2014年全省檔案信息化工作推進會部署,以國家檔案局發布的《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和《數字檔案室建設指南》為依據,加快建設數字檔案館(室),按時完成建設目標和任務。省檔案局要統籌推進全省數字檔案館(室)建設,編制相關標準規范,參與全國檔案系統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省檔案館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好數字檔案館和館藏檔案數字化項目,加快完成數字檔案館一期建設。積極推進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和數字檔案室試點工作,率先建成一批典型示范館(室)。到2018年,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初步建成“數字檔案館”,全省各級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50%以上基本建成“數字檔案室”;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相適應的數字檔案館(室)體系。
18.加快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步伐。各檔案館(室)要按照存量數字化要求,加快紙質檔案數字化步伐,超額或提前實現“翻兩番”目標。有條件的檔案部門可運用OCR字符識別等技術對紙質檔案數字化圖像進行全文識別后形成文本文件,為檔案資源的大數據挖掘利用打好基礎;積極開展傳統照片(膠片)、模擬信號的錄音錄像和實物等傳統載體檔案的數字化。到2018年,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館藏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比例應不少于館藏檔案總量(以2010年底的統計數據為基數)的70%;其余縣(市、區)館應不少于館藏檔案總量(以2010年底的統計數據為基數)的50%;全省縣級以上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要將屬于進館范圍的室藏傳統載體檔案100%數字化,并滿足進館要求和本單位網上提供利用需要。全省各市、縣(區)綜合檔案館力爭全面完成館藏照片底片數字化。
19.積極推動電子檔案接收。各檔案館(室)要按照增量電子化的要求,加快新接收檔案的電子化步伐。積極應對政務云建設的新形勢,創新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模式,提升電子檔案移交接收能力,擴大電子文件歸檔范圍。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要建立起電子檔案接收系統以及相關的標準規范,指導并輔助本地區各檔案室進行辦公系統、電子文件(檔案)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和接口開發。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要及時集中歸檔本單位所有應歸檔的電子文件,完成數據的規范化整理,爭取通過系統升級改造和接口開發,實現電子文件從辦公系統、電子文件(檔案)管理系統到數字檔案館系統直接在線歸檔和移交。到“十三五”末,全部實現電子文件規范化歸檔管理和電子檔案移交進館。省檔案局(館)要進一步推動省直單位電子文件管理和電子檔案接收工作,從原來的13家試點逐步轉向全面實施。從2018年起,全省縣級以上國家綜合檔案館在接收檔案進館時,必須同步接收屬于進館范圍檔案的電子(數字)版,逐步實現進館檔案載體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關注新媒體、新技術形成的新型文件接收,探索開展法人單位門戶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新興發布平臺的電子信息歸檔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把檔案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工作考核檢查的內容,指定專人分管檔案工作,定期聽取檔案部門工作匯報,開展工作調研,強化統籌協調,及時研究并解決檔案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推動檔案事業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完善檔案事業投入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將檔案館(室)在檔案資料征集、搶救保護、安全保密、科研培訓、數字化、現代化管理、提供利用、編纂、陳列展覽及設備購置和維護等方面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完善各級財政對檔案館舍建設、信息化建設、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等資金的使用管理機制。加強對檔案項目經費的審計督查和績效考核,確保專款專用。
(三)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持人才興檔,把檔案干部培訓、交流、使用列入干部培養和選拔任用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完善檔案部門機構設置、編制配備,配好配強領導班子。關心檔案干部成長,完善檔案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機制,落實檔案保管保護人員特殊崗位保健津貼等相關待遇,增強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優化人才結構,積極引進和培養檔案、歷史、計算機、法律等專業人才。做好檔案工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培訓宣貫。發展檔案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檔案數字化和搶救保護等實操型人才。完善檔案遠程教育平臺,推進檔案業務培訓網絡化、多元化。普遍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將檔案搶救和保護、檔案信息化、依法治檔等重點工作納入培訓內容,“十三五”期間全體檔案干部輪訓一次。加強理想信念和黨紀政紀法紀教育,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可靠、業務精良、清正廉潔、作風過硬的檔案干部隊伍。
(四)提升檔案科研水平
各級檔案部門要堅持科技興檔,積極開展前瞻性、創新性、實用性的檔案科研工作。加強檔案科研項目管理,充分發揮項目帶動作用,加大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力度,不斷提升科研成果在檔案事業發展中的貢獻率。“十三五”期間,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不少于100個,推動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產品轉化,實現檔案科研對檔案工作的現實服務。充分發揮廣東省檔案專家委員會的智庫作用。密切與中山大學的聯系,共同推進檔案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全方位建設。到2020年底前,建成檔案保護技術研究中心、檔案信息化研究中心、檔案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等下設機構,使研究院成為華南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功能設置較為完備的檔案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依托檔案科學技術研究院,開展應用型檔案科研攻關,形成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檔案科研成果。以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酸化及有害生物破壞調研情況為依據,研制或引進相關技術設備,制定我省檔案防酸除酸和防治有害生物規劃及方案。鼓勵高等學校、學會、科研單位及相關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
(五)加強檔案宣傳工作
各級檔案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宣傳”理念和網絡思維,充分利用業內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大力宣傳檔案事業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事跡。繼續深化與主流媒體的戰略合作,夯實主流宣傳陣地。積極通過文化講堂、公眾開放日、記者下基層、法制宣傳日、檔案展覽等活動,推動檔案文化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精心組織開展“6·9國際檔案日”主題宣傳活動。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檔案法》頒布3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主動推出一批檔案宣傳精品力作。積極利用各類檔案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檔案宣傳,不斷提升社會檔案意識。建立完善檔案新聞發布制度,健全檔案宣傳工作網絡和通報機制,強化宣傳工作責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廣東檔案工作影響力。
附表1 發展目標、主要指標和重點項目表
發展目標 | 主要指標 | 重點項目 |
1.依法治檔水平有新提高。 | 1.推進檔案行政執法檢查常態化,各市、縣(區)每年都要開展執法檢查。 | 1.檔案“七五”普法項目。 |
2.檔案資源建設有新成就。 | 1.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 1.口述歷史檔案錄制、征集項目。 |
3.檔案利用服務有新成果。 | 1.各級綜合檔案館完成館藏1990年以前到期檔案的開放鑒定。 | 1.涉密文件、檔案秘密變更和解密清理項目。 |
4.檔案信息化建設有新突破。 | 1.到2018年,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初步建成“數字檔案館”,全省各級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50%以上基本建成“數字檔案室”。 |
|
5.檔案安全保障能力有新飛躍。 | 1.各級綜合檔案館全部建成為面積達標、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安全保密、服務便捷、節能環保的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和電子文件備份中心。 |
|
附表2 2016-2018年檔案館新館建設時間表
2016年 | 越秀區館、南沙區館、羅湖區館、南山區館、龍崗區館、香洲區館、斗門區館、金灣區館、汕頭市館、龍湖區館、濠江區館、潮陽區館、南澳縣館、三水區館、韶關市館、武江區館、南雄市館、仁化縣館、新豐縣館、乳源縣館、連平縣館、梅州市館、平遠縣館、蕉嶺縣館、豐順縣館、惠東縣館、龍門縣館、汕尾市館、陽江市館、江城區館、赤坎區館、麻章區館、坡頭區館、雷州市館、廉江市館、吳川市館、遂溪縣館、徐聞縣館、高州市館、端州區館、鼎湖區館、高要區館、四會市館、懷集縣館、連南縣館、陽山縣館、榕城區館、羅定市館等48個館動工建設。 |
2017年 | 天河區館、高明區館、大埔縣館、五華縣館、汕尾市城區館、陸河縣館、臺山市館、開平市館、信宜市館、連州市館、湘橋區館、新興縣館等12個館動工建設。 |
2018年 | 白云區館、金平區館、澄海區館、翁源縣館、陸豐市館、海豐縣館、江門市館、江海區館、陽春市館、電白區館、德慶縣館、饒平縣館、揭東區館、普寧市館、揭西縣館、惠來縣館、云浮市館、云城區館、郁南縣館等19個館動工建設。 |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廣東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