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過去一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全面夯實“三農”工作基礎,做優做強農業特色產業,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力促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實現新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主要農作物生產形勢向好。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41.99萬畝,比去年增長0.31%。優勢特色農業基地不斷擴大。全市水果面積32.42萬畝,總產27.32萬噸,比上年增長7.8%。南藥面積14.71萬畝,其中春砂仁7.7萬畝。漁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全市漁業總產量23604噸,同比增長0.5%。人工孵化魚苗共3650多億尾,同比增長2.2%。
農業機械化發展得到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3.6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65臺,615臺收稻機收率99%,水稻耕種收獲綜合水平為77.5%,農作物耕種收獲綜合水平為54.5%。糧食生產的耕整、排灌、收割、脫粒、農資運輸、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全年辦理農機購置補貼機具704臺,受益農戶694戶,補貼資金達到122.585萬元。
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春砂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投入資金17128.65萬元,其中已使用省級財政資金5000萬元,占比100%。蠶桑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全部開工,已投入資金435萬元,占計劃投入資金的20%,4個項目已完成,完工率36%。全市“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2019年19個項目完成鎮級驗收;2020年項目19個,累計使用財政資金706萬元,占計劃的81%;2021年20個項目已全面開工。
農田建設項目取得新進展。2019年合水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2020年潭水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工,并通過了縣級初驗和進行了陽江市級驗收。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10個已全部進場開工。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9個面積2.6萬畝已通過省農業農村廳的審核。完成2020年度7個墾造水田項目后期養護培肥工作5個省級項目。
扎實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全市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投保面積共67.47萬畝,其中早稻32.27萬畝、晚稻35.2萬畝;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戶數為20.66萬戶,實現了水稻種植、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的全覆蓋。積極推廣嶺南水果種植保險,推廣政策性香蕉種植保險面積2672.97畝,比上一年增加1954.65畝。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創建新農村示范村的51個省定貧困村842條自然村已達到整治標準,創建干凈整潔村的253個行政村3847條自然村已建設村1120條,其中已完工758條、在建362條。納入省級新農村示范片馬蘭片區的5個行政村92條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建設,其中5條核心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10條示范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77條面上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冬季戰役、百日攻堅”大會戰效果顯著,農村“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所有村莊都有配備保潔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氛圍日益濃厚,相關規章制度不斷完善。
全面推進風貌提升建設。4781條自然村共建成4.9萬個“四小園”。投資900萬元建成了八甲鎮黃坡村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示范片,完成了109戶農房外立面改造。升級打造春北山水畫廊風貌帶,在投入5000萬元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計劃打造全長18.8公里的春北山水畫廊風貌帶,目前升級打造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制定中。建設風貌提升示范村,規劃馬水鎮中崗村、合水鎮高河村、河朗鎮中和村、潭水鎮翔南村為陽江市風貌提升示范村,目前高河村、翔南村已動工,中崗村、中和村正在進行規劃設計。 (施達慶 藍威龍)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大力推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