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打造綠色、環保、低碳的宜居城市,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綠地率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2平方米,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98.6%,綠地達標率85%;城市公共設施綠地達標率90%。
針對城市綠化用地緊張的實際,大力推行節地措施,采取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拆違建綠、立體增綠等多種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護城區原有生態綠地、水面,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東湖公園、旗嶺公園等。通過加大綠色喬木和灌木種植,選用優良的鄉土樹種和耐旱植物,逐步減少需水量較大的小灌木和草坪數量。提倡使用透氣性鋪裝,采用滲水地磚、草坪磚,推廣噴灌等節水型先進園林技術。認真保護、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防止出現重復改造、反復更換綠化樹種等浪費行為。堅持“適地適樹,喬木為主,花灌為輔”的原則,實施復層種植,增大空間綠量,多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明顯的鄉土植物,大幅降低綠化投入成本。
結合山形地貌、水系布局,堅持高品位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管理,突出人性化,將花草樹木與休閑設施相結合,突出整體性,將園林綠化增加與公共設施相協調,著力打造城市園林綠化精品工程。近年來,通過開展創建省園林城市活動,先后打造了東湖生態綠道、“一江兩岸”景觀路、春南大道、春州大道等一批綠道街景,東湖公園、名樹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錦湖花園、鉑金灣等一批現代園林小區,城市整體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努力提升園林綠化技術水平,嚴把苗源質量關,確保道路綠化景觀效果上檔次,著力引進園林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園林建設隊伍,為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夯實基礎。
近年來,大力加強創建廣東省園林城市后續管理,在建設、管養好原有綠化基礎上,切實做好綠化增綠添彩。繼續開展“治黃堵黃掃黃”行動,對綠化隔離帶、公共綠地樹木缺苗、死苗、草坪進行補栽補種,完成露土露黃整治5600多平方米。著力加強園林景觀建設,重點對新建道路、主要路口、街頭、公園綠地等關鍵節點的綠化進行整治和提升,完成綠化用地整治3100多平方米。對市區20多條主、次道路進行新植、補植綠化樹。通過加強園林綠化,城區綠量明顯增加,公園綠地布局更合理,園林綠化景觀特色更加突出。
為提高市區街道綠化樹木抗風能力,保持街道綠化樹木達到通風、透光目的,減少枝條對沿街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預防臺風雨水天氣折枝倒樹現象,消除安全隱患,對市區東湖路、環城南路、梅城二街、城云路、廣場路、校前路等街道的綠化樹進行科學修剪整理,達到了美觀、安全的目的。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我市著力打造綠色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