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民革陽春市支部委員會
鵝凰嶂位于陽春市西南部,范圍涉及陽江市陽春市、陽西縣和茂名市電白區,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鵝凰嶂主峰海拔1337.6米,是華南地區熱帶北緣屏障,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鵝凰嶂大部分面積分布在陽春市八甲、河口鎮。陽春境內有廣東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陽春市國營河尾山林場)、陽江抽水蓄能電站、白水漂瀑、八甲仙家垌水庫、八甲澄洞溫泉和河口三岔河等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特別是廣東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2.5萬畝,是廣東西南部沿海地區面積最大、唯一的一個熱帶北緣氣候類型的保護區,該保護區具有華南地區熱帶北緣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為主的獨特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物種資源豐富,是廣東四大物種分布中心之一,現有27種珍稀瀕危植物,如豬血木、大果五加、圓仔荷等,有30多種陽春特有物種,如陽春樟、陽春耳草、杜鵑紅山茶等。該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亞熱帶珍稀瀕危植物王國,是不可代替的野生植物資源寶庫;陽江抽水蓄能電站位于鵝凰嶂山脈的九節河,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在高山之巔形成上下兩個面積各達1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水庫,將呈現高山出天湖的美麗風光。還有白水漂瀑、八甲澄洞溫泉、仙家洞水庫等旅游資源。但這些蘊藏在深閨的生態旅游資源利用還處在原始狀態,開發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沒有整體的科學規劃和沒有企業巨額投資開發等現實問題。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生態康養已成為現代旅游度假的發展趨勢,為充分利用鵝凰嶂資源優勢,打造我市生態旅游龍頭品牌,帶動我市全域旅游,發揮其長遠的旅游經濟價值。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強化規劃引領,整合現有旅游資源
一要準確定位。科學編制好鵝凰嶂生態旅游規劃綱要,正確處理好國土空間規劃與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關系,準確定位該區域以生態旅游為發展方向。二要整合資源。借鑒惠州市南昆山和廣西桂林市龍勝梯田發展生態旅游的成功經驗,將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國營河尾山林場)、陽江抽水蓄能電站、八甲仙湖水庫、八甲澄洞硫磺溫泉等旅游資源優化整合,成立鵝凰嶂生態旅游區管委會,賦予鎮級層次統一管理,通過旅游+生態、康養、農業、林業、文體的產業融合,以管理標準化、服務優質化、監管精細化、營銷多元化為方針,集中力量做成做大做強我市生態旅游龍頭品牌,充分發揮品牌輻射效應,帶動全市旅游業發展。
二、引進優質旅游企業,打造康養基地
要加大招商引資,對標全域旅游發展,堅定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旅游度假區為目標,引入優質大型旅游企業,在規劃、建設、推介上狠下功夫。鵝凰嶂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宜人,生物種類繁多且具獨有性,蘊含著豐富的南藥資源,有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優越條件,加上得天獨厚的八甲溫泉,很適合康復療養、保健養生、健康養老和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康養產業發展。因此,要引進一些大型優質企業來投資開發生態康養產業,依托鵝凰嶂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推廣生態旅游品牌,開拓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和生態游憩等能獲得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發展健康步道、森林活動、森林療養、負氧離子浴等新業態,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做實品牌、做精項目、做細服務,著力將鵝凰嶂生態旅游區打造成集吃、住、行、游、保健、醫療等于一體的高端康養基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式生態康養圣地,實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得益彰、生態旅游良性循環發展,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加大政策扶持,夯實基礎建設。
鵝凰嶂的旅游資源星羅棋布,總體處于“偏、弱、散”狀況,景點偏遠且分散,之間缺乏連線交通,基礎設施薄弱,要發展需多方面巨額投入。因此,一要學習惠州市支持南昆山生態旅游發展的做法,出臺實施支持加快發展鵝凰嶂生態旅游的政策措施,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旅游發展扶持、項目建設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產業扶持、科研基地建設及智慧景區建設等方面大力扶持。二要加大力度建設鵝凰嶂生態旅游區配套服務設施,尤其是交通設施建設,要長遠規劃,強力推進,按打造鵝凰嶂生態旅游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生態旅游度假區的高標準,投入路網交通建設,為培育生態旅游龍頭品牌夯實基礎建設。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