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二次]關于強化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議

2022-10-21 10:54:21 文章來源: 陽春市政協辦
字體: 【    】

提案人:農工黨陽春市基層委員會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農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近年來,我市的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得到了長足發展,老百姓的健康有了很好的保障,因病致貧現象得到有效遏制。2022年陽江市選出“持續提升醫療衛生保障水平”作為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目前,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如下:

  一、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市市屬醫療衛生機構26間(其中市直醫療衛生單位8間,鎮衛生院15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間)、村衛生站650間。編制病床數3971張,其中醫院2500張,基層衛生院1336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占據全市醫療機構的69%,承擔本市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工作。近年來,我市注重經濟建設,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思想認識仍有欠缺,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壓力放在了衛生健康部門,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一項重要舉措,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投入機制、保障機制,將制約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的推進。

  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資源的不足

  (一)醫療設備資源不足。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設備配備不足,部分衛生院連一些必要的常規性醫療設備都未能配置到位,有的雖已配備,但陳舊老化,只能開展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等一般性的檢查,有些衛生院連B超、X光都不能開展,服務功能相對萎縮。

  (二)衛生技術人才不足。基層婦產科醫生、兒科醫生、中醫生、麻醉醫師和影像醫技師嚴重不足。全市基層衛生院醫護比例為1∶1.04,均未達標準配置的1∶2。據市衛健部門統計河口、石望、馬水、圭崗、永寧、雙滘衛生院婦產科醫生僅有1—2名;雖然各鄉鎮衛生院已開展中醫科,但部分鄉鎮衛生院只有1—2名中醫生,不利于傳統中醫科目的發展;全市除春灣衛生院外,其他鄉鎮衛生院均無兒科醫生,兒保門診均由其他醫技人員負責;大部分衛生院無麻醉醫師,外科醫生既當麻醉師又做手術醫生,存在較高手術安全風險,同時影響工作效率。

  (三)政府資源投入不足。2020年7月之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只有山區和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省定標準1000元/人)從2018年開始由財政統發。2020年7月1日起,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薪酬制度不再執行財政收支兩條線,更改為財政每年核撥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市公共衛生醫院補助經費3600萬元(不含陽春市春灣中心衛生院),該筆資金用于公益一類單位供給補助支出,財政不再另外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近年來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投入略有所上升,但是這部分資金只能用于公共衛生項目不能用于薪資待遇發放。近兩年在疫情防控以及公共衛生工作持續推進工作中,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收入減少,財政補助經費無法滿足基本運營成本,還有部分承擔了巨大的還貸壓力以及員工薪酬待遇發放的壓力,導致沒有更多的資源彌補薄弱環節。

  三、人才引進機制欠靈活,緊缺型人員招聘難

  我市雖然出臺了引進人才的有關政策,但是引進人才的機制不夠靈活,招考條件較高,尤其一些專業性很強、稀缺的特殊崗位難以按計劃足額招聘衛技人員。近年來,由于部分衛生院正常輪班醫生都不足,無法選派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培訓,不利于衛生院診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而相當一部分編外人員考取執業資格證后就辭職到上級醫院或外地醫院工作。

  四、醫改政策造成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弱化

  醫改政策后,國家強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公共衛生工作為主,目前,中央、省、市按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74元,項目內容達29項,公衛考核指標多、工作量大。根據有關資料數據統計,全市常住人口89萬多人口中, 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8.7%以上;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已超過3.7萬高血壓患者,1.3萬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正處于井噴狀態,防治形勢非常嚴峻,已成為我市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導致衛生院精力分散、醫療業務能力下降。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標準為每千服務人口配備1.4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標準為每千服務人口配備1.0人,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落實農民健康體檢、學生體檢、幼托機構體檢、育齡期婦女體檢、為轄區內每一個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開展慢性病管理、實施健康教育等等。醫改前,衛生院雖然也擁有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協管、計劃生育等功能,但是仍以醫療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

  為實現我市“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議把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功能、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作為重要課題,納入衛生體系建設規劃,具體建議如下:

  一、突出認識統領作用,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組織保障機制

  市委、市政府應切實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規劃、干部政績和年度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尤其是要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列入民生工程重要考核指標,加大考核權重,著力解決制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長遠建設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促進全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經費投入機制

  (一)要夯基礎。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在必備硬件設施的維護更新升級上下功夫,并積極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的基建項目債務。要補短板,重視基層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滿足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二)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待遇。醫務工作任務重、職業風險大、社會期望值高,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福利待遇,讓他們的勞動價值得到合理體現,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層衛生機構工作,保障基本隊伍穩定。 

  三、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一是培養全科醫師。加大力度推進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充分利用繼續教育、進修、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方式,加快培養更多能力強、業務精的專業技術骨干。

  二是引進專家服務。發揮我市兩個醫共體的優勢,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建立醫聯體內醫師下沉服務制度,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上級醫院專家的服務。

  三是完善體制機制。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政策,鼓勵醫師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暢通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雙向流動渠道。針對急缺的特殊崗位人才,可置專項資金,繼續加大柔性引進人才力度。

  四是推行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以高等院校為依托,建立衛生人才培訓基地,定期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訂單式、定向式培養全科醫生和醫療設備技術人員,政府可在培訓經費、學員學費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在招錄過程中,給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院更多的發言權,切實解決“招不到人”和“招到的人不能用”的問題。

  四、加強統籌協調,縱深推進我市醫共體建設

  要堅持政府主導,強化部門職責,協同推進醫共體建設,逐步形成基層首診、急慢分治、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通過對口支援、臨床示教、手術帶教、遠程醫療等多種形式,幫助基層醫院提高救治能力,放大優質資源的輻射作用。 

  五、發展醫養護結合一體化服務新模式,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

  組織協調衛健局、民政局、醫保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制訂和優化醫養護結合機構審批標準、流程和結構,提供相關政策解釋和業務指導。落實醫養護結合機構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協調解決“醫養護結合病房”等問題。


瀏覽次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久久青青色综合|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 |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五月天激情综合|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