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健康農業,是指以提高和促進人的健康作為農業的價值取向,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支撐,注重農業生產基礎、生產過程和終極產品的健康,實現農產品的安全化、優質化、營養化、功能化的現代農業。是一種以安全、營養、健康為內在特征的農業新理念、新業態,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發展健康農業,對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人民增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市發展健康農業的基礎和優勢
一是我市農業資源豐富。我市是廣東省糧食、蔬菜、水果、水產、畜牧的重要產區。目前,全市種植水稻面積66.42萬畝、蠶桑面積6.34萬畝、生豬養殖265.2萬頭,魚苗孵化3670多億尾。同時我市也是傳統的南藥種植區,被稱為“南藥之都”。以春砂仁、藿香、穿心蓮、淮山、蔓荊子、涼粉草、魚腥草、沙姜等為主的南藥種植面積達14.71萬畝,其中著名“四大南藥”之一的春砂仁面積就達6.7萬畝。特別是近年來還大力發展了夏威夷果和香水檸檬等產業,目前全市種植夏威夷果面積8.5萬畝、香水檸檬面積1.22萬畝。春砂仁作為我市的地理標志產品,具有化濕醒脾、行氣和胃、消食的作用。夏威夷果果仁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補腦益智、美容護膚和抗衰老等功效。檸檬含有豐富的檸檬酸、維生素C,能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用于支氣管炎,百日咳,食欲不振,維生素缺乏,中暑煩渴等癥狀,也是壞血病的克星。這些具有藥用價值的農產品,為我市開發食藥同源產品,發展健康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是我市南藥深加工初具規模。目前,全市南藥加工企業有15家,其中,規模較大的南藥加工企業有廣東一片天制藥有限公司、陽春市嘉華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全市的南藥加工已從原料加工發展到保健品、藥酒、飲品、化妝品、調料食品5大類20多種。如以春砂仁為原料,先后推出了“春砂酒”、“春砂白酒”、“春砂紅酒”、“春砂醋”等系列,近年又開發了“春砂蜜”、“春砂蜜餞”和“砂仁茶”等地方特色產品;以夏威夷果為原料,推出了干果食品、活性炭工藝品、護膚乳、食用油等產品;以檸檬為原料,推出了檸檬即食片、檸檬干片、檸檬膏、檸檬沐足粉、檸檬香包和檸檬面膜等產品。
三是我市自然環境優美。除了有著名的“凌霄秀色、春灣奇觀、崆峒禪蹤、春都氡泉、鳳凰朝陽”等陽春八景外,我市總體環境十分優美,森林覆蓋率高,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有“百里畫廊,水墨陽春”的美譽。特別是隨著各地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為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提供了更多好地方、好條件。
二、我市發展健康農業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是對健康農業新理念認識不足。由于受傳統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生產習慣的影響,我市社會大眾對這一新理念普遍認識不足,特別是對健康農業注重資源生態保護和循環利用,注重將經濟、生態、文化等功能集聚為綜合系統,注重以大農業為基礎,融合大農業與大健康發展的主要特征缺乏認識,因而制約了我市健康農業的發展。
二是對健康農業欠缺頂層設計。目前,廣大群眾對農產品消費由追求溫飽轉變為追求安全、營養、健康。大農業與大健康已呈現融合與共生態勢。但我市對健康農業的發展仍欠缺頂層設計,對健康農業的發展應遵循什么原則、依照那些路徑、采取何種措施、有何激勵機制都沒有明確的規劃,因而對我市健康農業的發展未能起到有效的引領作用。
三是對健康農業缺乏實踐指導。目前我市健康農業的發展,還處于目標模糊、自由零散的狀態。除了理念欠缺外,在具體實踐中,更是缺乏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
四是對健康農業缺少“跨界”行動。健康農業不是單純的農作物種植業,而是農業植入健康、健康賦能農業的新型農業形態,具有鮮明的“跨界”融合特征。因此,需要實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但目前我市健康農業卻缺少這樣的“跨界”行動。如對特色農產品的保健、藥用等功能性價值研究不夠,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不長、開發藥食同源的特色飲食不多,康養旅游結合度不高等等。
三、發展我市健康農業的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的認知程度。建議相關部門、科研單位編寫出版有關健康農業書籍和宣傳材料,通過廣告、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同時,組織力量編寫典型案例和培訓教材,列入各級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培訓內容,組織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大眾對健康農業理念的認識,為促進我市健康農業的發展營造濃厚的氛圍。
二是加強頂層設計,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要從體制和機制等方面作好規劃,扶持和培育健康農業新業態。體制層面,建議針對健康農業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現狀,由市政府負責組成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健康農業的統籌協調,合力推進,改變多頭、分散、都管都不管現狀,全力構建健康農業的發展環境。農業部門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抓好特色農產品種植區的土壤、空氣、水污染的防治,抓好綠色植保、綠色防控,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科技部門要加強同知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聯系,加大對我市特色農產品的研究,旅游部門要組織餐館行業推廣出藥食同源菜系,做好康養旅游產品的推介工作。機制層面,要突出解決健康農業面臨的人才缺、科技弱、政策法規不配套等問題。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采取“挖、引、培、留”等方式,吸引健康農業人才的加盟,做到以人興業。同時,要組織人員,到健康農業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參照先進經驗,制定我市健康農業發展的“路線圖”。
三是堅持抓點示范,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在發展健康農業的實踐中,要注重典型引路。要分層次分類型培育典型,包括重點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建設一批健康農業示范區、示范園,建設一批健康農業主題農場、特色莊園,建設一批健康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田園綜合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通過樹立典型,使大家學有榜樣,解決實踐中各級政府如何指導健康農業的發展問題。
四是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產業的融合發展。健康農業的發展,必須實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才能優勢互補,激發其內在活力。貴州省省級龍頭企業泛亞集團公司從薏仁米的種植、加工產業鏈拓展到藥食同源作物的全健康產業鏈,將薏仁米開發出薏見酒、薏品田園谷物飲料等一系列產品。將薏仁種植基地打造成國家認證的3A景區,構建出農業、工業、旅游服務業的發展閉環。我們要借鑒泛亞集團的成功經驗,一方面要加大引進健康農業集團企業,參與我市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的研發;另一方面,要鼓勵現有農業加工企業,如信德集團、一片天醫藥、嘉華生物公司等企業,建立原材料種植基地,加強同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對特色農產品、保健、藥用等功能性研究,不斷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條,發揮線上線下優勢,拓展產品市場。此外,政府、企業、景區要聯動,在現有景區及新農村特色景區周邊發展特色種植,利用當地資源,推出藥食同源菜譜,促進景區景點休閑、觀光、康養等新業態發展。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十一屆一次]關于發展我市健康農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