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李樹勁松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強烈要求民主、喜歡探險、追求新鮮刺激,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當然,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極易受外界的環境的影響,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給予適當的教育和矯正,即可取得顯著效果,這為青少年的社區矯正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社矯青少年最終要回歸社會,重新投入到社會生活當中,而這需要家庭、社會多方合作,關注社區矯正青少年群體的需求,持續幫助社矯人員強化改變的決心,并協助他們逐漸形成自己新的健康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終恢復社會功能。
一、我市社區矯正青少年的基本情況
從我市社區矯正的數據來看,其中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類型為詐騙罪,危險駕駛罪以及交通肇事罪,另外還有故意傷害罪、開設賭場罪、尋釁滋事罪等等。根據我市社區矯正實際的工作情況,我們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的需求其實只是簡單的生存。只是因為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又沒有一技之長,因為謀生所使用的手段,違法而不自知。
目前,我市“陽春市青少年健康成長守護工程陽光之家”(以下簡稱:陽光之家)是全面貫徹落實社會治理創新理念,提高青少年社矯對象矯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舉措。陽光之家于2019年7月29日正式揭牌,由陽春市光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進駐提供服務。在團陽春市委、陽春市司法局的指導下,光明社工以“團委干部+司法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隊伍多方聯動的工作模式,為青少年社矯對象提供專業的服務,并通過專業化、人性化的介入服務,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社矯對象重新違法犯罪,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回歸社會。
自2019年至今(2021年11月止),陽光之家共接收的青少年社矯對象有59名,陽光之家有22人仍處在社區矯正階段,無脫管漏管人員,管控率達到100%。
二、社區矯正青少年的存在問題
(一)自我認識失衡
一些青少年極度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是這個社會上最沒有用處的人,尤其和他人比較時,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些青少年對自己又有極高的評價,覺得自己將來一定會成功,會賺大錢。這種極低或極高的不客觀的自我認識,普遍存在于被社區矯正的青少年之中,構成了他們自我認識的失衡,又由于他們缺乏正確認識自我的意識和能力,所以總會陷入不滿意―墮落―不滿意―墮落―不滿意的惡性循環中。
(二)缺乏健康的家庭成長環境
從調查中來看,很多青少年的成長于缺乏父母關愛的環境中,長期缺乏和父母的有效溝通。他們有的自小父母離婚,有爺爺奶奶撫養長大;有的雖然家境富裕,但父母忙于賺錢,雖然每月的零花錢用不完,父母卻是一年見不到幾次;有的天生比較叛逆,完全不顧父母管教;在家庭中得不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滿足,使其世界觀人生觀畸形,加之沒有人能管教,助長了很多的惡習,他們犯罪和這些因素有很大關系。
(三)不能有效控制和不良人員的交往
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不良人員的交往,交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增加犯罪的驅動力。這些人可能是鄰居、同學,有的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哥們義氣,使他們越走越近,平時關系密切,大多數沒有穩定工作、逃學,經常一起出入網吧、卡拉ok等娛樂性場所,青少年有強烈的群體歸屬感,需要在群體中獲得贊許、互幫互助,長期與不良人員的交往限制了他們和較優秀的人的交往,大大縮小了他們的交際圈,這樣更加使得他們和不良人員越走越近,長期不良習氣的氛圍致使他們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三、對社區矯正服務的建議
從青少年的需求出發,由個人、家庭、社區方面著手,強化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絡。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服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矯正他們的心理偏差行為,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一)引入心理矯正,預防青少年重新犯罪。青少年犯罪后,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變化,疏導、思想溝通尤為重要,青少年矯正對象有心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得到組織或個人的幫助、治療。心理輔導、思想引導是目前對犯罪青少年人矯正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心理矯治、思想改造過程是違法犯罪心理逐漸消解,健康樂觀向上的心理逐步形成的過程。現實生活中,青少年人矯正對象心智不夠成熟,尚未完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至誤入歧途,走向犯罪。要想讓他們徹底與過去的不良生活告別,就必須要在特定時期內由專門的組織或個人對其多次深入接觸,掌握其他思想動態,不斷予以矯正。我們說,青少年罪犯雖然在心理上有缺陷,有扭曲傾向,但他們還是具有同齡人共性的心理特點。例如:青少年罪犯會有情緒不穩定,叛逆、自尊心強,希望得到寬容、不受歧視等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矯正組織、矯正工作者和志愿者們要根據實際,耐心幫教,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優點、進步;對缺點和錯誤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分辨善惡,使其充分理解和信任社區矯正組織、矯正工作者和志愿者,自覺守法,服從監管,重塑人生。
(二)加強教育培訓,幫助就業,使其生活有著落。黨和國家歷來非常重視、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頒布實施了一系列如《預防青少年人犯罪法》、《青少年人保護法》等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法規。預防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這部分人在接受教育、就業等方面與其他青少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不受歧視。一般而言,青少年矯正對象主要來自于閑散人員。有資料顯示,在青少年罪犯中閑散青少年人比例高達60%以上,而且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水平以上的不到3%。所以,促使青少年矯正對象學習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順利回歸社會就業,以滿足基本生活顯得尤為重要。對青少年矯正對象沒有完成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學業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協調相關部門,幫助其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內容。勞動保障部門對有就業愿望的矯正對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多學習掌握一些勞動技能,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鼓勵自謀職業,提供就業信息并指導就業,讓他們有事做,有報酬,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降低他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三)加強社區矯正志愿者和監督人隊伍建設,通過社會幫教,進行青少年犯罪預防。對青少年人開展社區矯正,僅靠幾個人或者幾個部門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社區矯正對象完全在社會上服刑,必須依靠全社會,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來開展工作。實踐中,通過招募心理學人才、干部、教師、高校學生、法律界人才等和矯正對象家長、親朋好友等,建立社區矯正志愿者和監督人隊伍,積極參與到工作中來,形成合力。我們認為,特別應當充分調動和發揮德高望重的老領導、老黨員、老教師等老同志的作用,與青少年矯正對象結對幫教,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另一方面,要為青少年犯罪人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廣泛的招募志愿者,如在校大學生,退休教師,退伍軍人等有一定素質的人員來擴大社區矯正工作的隊伍。盡可能做到每一個青少年犯罪人員對應一個志愿者,畢竟在青少年犯罪人看來志愿者是管理人員以外的人,志愿者可以讓犯罪人更加輕松,表現出最真實的思想,更有利于對犯罪人的全面了解以完善改正方式。在此基礎上根據每一個青少年犯罪人的年齡、家庭情況、犯罪原因、心理狀況和思想情況等制定出更為完整的個性化矯正方案。當然志愿者的加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矯正工作者嚴重缺乏的現狀。
(四)完善制度是扎實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有力保障。本質上來說,社區矯正的目的與社區安全的維護是統一的。但是,要實現社區矯正與社區安全的統一性,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這就要通過一定的程序出臺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社區矯正的正常運行。需要立法機關盡快的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社區矯正工作有法可依。明確規定各個工作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完善社區矯正體系,使整個社區矯正系統良性運行。并且可以適當擴大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逐漸加強社區矯正制度在我市法律規范中所占的地位,充分發揮其優越性,讓社區矯正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
(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為了確保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順利進行,需要增強青少年犯罪人之間以及青少年犯罪人與社會的互動。通常而言,犯罪人都會存在害怕被歧視的心理,很多犯罪人在社區矯正期間都不愿意與人接觸,總覺得低人一等。這對青少年的改造甚至成長都是極其不利的,應該多開展一些犯罪人可以參與的活動,青少年也還算是孩子,哪個孩子不愛玩,讓他們在工作之余多一些自由玩耍的時間對他們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另外,要發揮家人,朋友,鄰里等社會支持的作用,發動這些人到社區矯正工作中,他們的加入會讓青少年犯罪人有歸屬感,可以讓青少年犯罪人化自責為動力,有利于他們樹立新的人生目標。還可以定期讓青少年犯罪人參加公益勞動,培養其公益意識、促使他們在勞動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
(六)加強網絡的運用,使整個社區矯正系統更加規范化。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很多信息通過網絡傳播的效果更為突出,如果可以建立一個青少年社區矯正的平臺,便可以將在社區服刑的青少年與大眾的距離拉近。這樣一來,便可以通過網絡使社區矯正工作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動員眾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可對社區矯正工作起到宣傳,監督作用,并且有助于預防犯罪。同時,還可將辦公自動化系統將各級社區矯正機構,社區矯正志愿者以及犯罪人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網上辦公。除了傳統的政治思想教育之外,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生動的案例,以以往社區矯正的成功案例為主,使青少年犯罪人從另一個角度認識自己,從而更好的改善自己。
總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一旦因一時失足觸犯刑律,應該盡量采取合理有效的懲罰與矯正措施。社區矯正制度在我國尚處于建立和完善階段,有關青少年社區矯正的制度也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及各位學者針對青少年成長和犯罪的特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區矯正措施,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以助其盡早地且更好地實現矯正、回歸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好公民。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