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市政協教科文衛和文史委員會
為加快推進我市醫共體建設,前段時間,市政協副主席項華同志組織市委政研室、市政協教科文衛和文史專委會、市衛生健康局等部門開展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調研市人民醫院醫共體、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探索我市醫共體建設發展路徑。
一、醫共體建設目的意義
醫療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是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組建的醫療合作組織。縣域醫共體是指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目的是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縣域內居民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
其優勢在于采用責、權、利一體,人、財、物統一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激勵和引導醫療共同體內各方朝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方向共同努力。
二、我市醫共體建設現狀
(一)進展情況
我市是全國第567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縣,目前,醫共體建設有序推進,且初見成效。
1.制定措施,促進發展。為推動醫共體建設有序、有效開展,我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細化陽春市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工作職責的通知》、《陽春市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章程》、《陽春市醫共體衛生人才“統報統管統用”實施方案的通知(試行)》、《陽春市縣域醫共體財務集中管理實施方案(試行)》、《陽春市醫共體雙向轉診服務規范(試行)》、《陽春市醫共體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以界定政府、衛健局、醫共體三方權責利關系,完善我市醫共體章程范本、醫療質量、財務、人事管理等實施方案,推動醫共體工作加快發展。
2.夯實基礎,突出特色。一是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基礎設施、技術等核心能力建設。完成了市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春灣中心衛生院升級改造及市120醫療急救指揮中心等項目建設,并規劃市中醫院遷建項目。二是抓特色,培育整合優勢專科。我市市人民醫院重點打造 “十大中心”,其中腦內科手術在我省處于領先水平。市中醫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目前共有5個省級以上特色專科,市婦幼保健院重點打造“四大部七中心”,產科、新生兒科等都是優勢專科。三是落實牽頭醫院幫扶指導措施。兩大醫共體分別下派1名中層干部擔任鎮衛生院副院長,組建專家團隊下沉到鎮衛生院開展坐診等活動。
3.健全機構,強化管理。牽頭醫院組織成立了醫共體相關管理中心20多個,建立和完善相關指導、管理等制度。
4.搭建平臺,方便患者。規劃落實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逐步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為患者提供便捷性、連續性的醫療服務。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引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
5.資源共享,拓展交流。一是專家共享。市人民醫院在醫共體各成員單位建成“專家門診”、“名中醫工作室”、“聯合病房”,開啟了春城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沉的“直通車”,讓百姓在基層醫院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二是教學共享。總院組織的各類學術交流、業務講座、教學查房、繼續教育、疑難病例討論等活動,免費向其他醫共體成員單位開放。三是建成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消毒供應中心,促進了醫療資源進一步優化利用,便民惠民利民。
(二)存在問題
1.工作推進不快。相關文件未配套完善,牽頭醫院與基層醫療單位權、責、利關系不夠明晰。
2.制度執行不暢。患者不經轉診隨意去上級醫療機構就診,出現“盲目就醫”、“小病大治”現象,導致醫療費用報銷困難,醫院耗材消耗,醫療成本無法下降。
3.服務能力不強。醫共體的重要任務是基層首診,需要能夠診療50+N病種醫療人才,全科、兒科、腫瘤、影像、檢驗、麻醉等醫生嚴重缺乏。同時,普遍衛生院醫療設備老化陳舊,嚴重影響診斷結果。部分衛生院業務用房總體面積不夠,布局不科學。
4.資源配置不均。我市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總體呈現“鎮級不活、村級不穩”,且資源主要集中在縣級醫院,出現“上熱下冷”現象。合理配置利用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成為我市醫共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5.發展活力不足。受醫保實施總額控制下的按病種分值結算制度等改革的影響,我市部分醫療機構還沒適應,只能采取醫療以控費為主,加上基層衛生院醫保償付率低等原因,醫療機構業務收入下降幅度高,醫共體建設資金缺口大,發展動力不足。
三、推進醫共體建設建議
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加快推進我市醫共體建設,我們建議:
(一)完善政策,配套促建
一是進一步完善政策,為醫共體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建議市醫管會辦公室認真梳理醫共體建設過程遇到的問題,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文件,并將市醫管會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報請市委、市政府研究確定。制訂細化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疾病目錄、出入院標準、轉診規范及流程,建成及完善轉診平臺。進一步加快醫共體人事、薪酬等制度改革,加快“六統一”實質性推進,完善權責利清晰、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醫共體制度。二是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醫共體運營效率。建議市政府向陽江市政府申請,將陽春醫保基金劃歸陽春統一管理,并改變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支付方式,實行“總額包干、超支自付、節余留用”的總額控制下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DRG)收付費為基礎,按項目、按床日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共存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方式。
(二)加大投入,激勵促建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醫共體基礎設施。完善各級醫院基礎設備設施、信息網絡,加快會診中心建設,特別要改善基層衛生院硬件設施,為醫共體建設打下硬件基礎。大力推進我市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爭取早日實現“網聯眾專家,信息多通達,患者少跑路”。二是以獎代補,提高醫共體建設積極性。制定獎補方案,統籌財政資金,按照醫共體建設進度和運行效果,對醫共體進行資金獎勵,并對建設進度快、運行效果好的醫共體落實財政投入傾斜,提高醫療單位對醫共體建設的積極性。三是由市政府牽頭,將醫共體各成員單位的債權債務進行固化,逐步解決負債問題。
(三)整合資源,效益促建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醫共體效益。醫共體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合人、財、物等資源,搭建共享平臺。積極推進遠程醫療協作、信息臨床等共享,避免重復投資,提高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高度重視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業務差異化問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放權醫療單位管理,加強耗材等物資管理,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院員工薪酬福利,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正確有序就醫。加大縣域醫共體的宣傳力度,讓人民群眾了解分級診療制度、醫保報銷政策等有關優惠措施,讓群眾明白到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有序就醫能夠“少花錢、看好病”,提高廣大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
(四)創新監管,考評促建
建議市醫管會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明確醫共體建設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根據時間節點對醫共體建設運行情況開展考核評價,考評結果與財政投入、醫保支付、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等掛鉤,促進醫共體加快建設,取得實效。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十一屆一次]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醫共體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