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王曉慧
公共衛生建設事關民生福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雖然我國各項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應急響應機制、防控體系、救治機制、防控硬件也在不斷完善中,但這些體系機制都離不開專業公共衛生人員隊伍的支撐。近二年來,國家、省、市級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體系硬件建設,可我市專業人才數量依然嚴重不足,專業技術隊伍斷層,有效考核激勵機制亟待完善及進一步加強。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職責:實施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本地疾病暴發調查處理和報告;負責轄區內實施預防接種工作;開展常見病微生物檢驗檢測和常見毒物、污染物的檢測;開展疾病監測和職業衛生、環境衛生等健康危害因素檢測監測;管理轄區內相關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組織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素養;定期對各級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業務人員培訓及指導;指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衛生學評價和采取現場干預措施;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對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種反應、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和調查處置;負責轄區內職業病防治工作。
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嚴重短缺(大多是九十年代核定的編制),人員數量明顯不足,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力量薄弱,斷層問題較為突出,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制約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夠合理。
公共衛生機構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疾控中心在職在編人員48人,45歲以上33人,占在編人員總數的68.75%;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全日制大學及以上學歷僅占在編人員總數的33.33%(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為0%),且預防醫學專業人員較少,僅占在編人員總數的18.75%;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更為不足,僅占在編人員總數的10.42%。
(三)公共衛生人才引進機制不暢。
受編制不足、地區偏遠、基礎條件滯后、人才引進程序繁瑣等因素影響,加上缺乏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人才引進困難。近五年以來,每年到市疾控中心應聘有專業技術有能力的大學生,幾乎因上述因素全流失。
(四)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工作滯后。
受人員短缺因素影響,難以外派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出去學習、進修,人才培養缺乏系統性,不能有效提升專業技術能力。
二、基層(鄉鎮)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市內15個鄉鎮及兩個社區衛生單位中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基層本要抓好轄區內各項衛生應急工作政策和措施的具體落實,要承擔發現和應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道關口,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涉及面廣、協調性強,但目前基層衛生應急工作在編人員配備明顯嚴重不足,而且專業人員水平相對低,根本無法很好的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很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我市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不斷強化公共衛生隊伍建設政策支持。
將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市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和政策保障。根據新時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新要求,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和地域面積,重新核定全市公共衛生機構人員編制,增加公益性崗位,解決公共衛生人才緊缺的局面。
(二)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人才引進機制。
將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黨委、政府人才工作的重要日程,根據每100,000常住人口配備17名公共衛生專業工作人員的建設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工作量、服務范圍和經濟水平等因素逐步完善我市各級公共衛生事業的人員配備,有計劃地收吸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對現職的高等院校臨聘專業技術人員開通招編綠色通道,改善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結構,提高知識和技術水平,以人才促進我市公共衛生事業發展。
(三)切實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加大人才培養經費投入力度,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進行專業人員全員輪訓,提高整體業務能力和水平;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努力培養一批有思想、懂業務、會管理,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衛生專業化、復合型衛生應急人才。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