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謝天益
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其中涵蓋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強迫性的特點,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辦好基礎教育有利于增強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象征。
一、我市基礎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基礎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市中小學校共354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完全小學61所,小學分教點264個,有職業高中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經初步統計,9月份,我市已返校普通中小學生154352人。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教學和管理質量有明顯的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我市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市基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同時應該看到基礎教育仍然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落后于人們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迫切需求,仍然存在著制約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的短板,例如學前教育保教質量有待改善;義務教育發展仍然不夠均衡,尤其是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現象較為突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成績不理想;普通高中尚缺少在全省有影響力的頂尖學校;優質生源流失嚴重,好學苗外出求學數量增加等一些問題。
三、我市基礎教育發展的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均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加快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結合我市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1、政府要以學校發展為中心,加強宏觀管理,增強服務功能。一方面要加強宏觀管理,做好教育發展規劃,為學校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增強服務功能,為建設高水平學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及時為學校發展排憂解難。
2、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依法辦學。學校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學校管理和科學決策,深化教育管理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與創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建設,加強廣大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主動參與學校管理,發揮教學和管理人員的積極作用;通過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使學校管理在規范化軌道上快速前行。
3、構建家庭、社區與學校的互動機制。構建學校與社會、家庭聯手的多種教育、立體教育體系,使學校課堂向社會延伸和開放,讓社區代表和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使學校管理從校內延伸到校外。積極鼓勵家長、社會對學校發展進行監督。通過引進社會資源,讓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提高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滿意程度。只有形成良好的三方互動機制,才能讓市民了解基礎教育,支持基礎教育。
4、提高基礎教育新入職教師的要求。師資隊伍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指標。我市應從現在開始,提高新教師的上崗門檻,一是普通高中教師均須為一流師范大學本科或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教師須為師范類本科以上學歷;二是新教師上崗前必須參加為期一年的,由市教師發展中心統一組織的見習規范培訓,接受市教育行政部門、教師進修學院、見習教師聘任學校的三方共同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錄用,不合格者將不予錄用;三是嚴格制定和落實關于教師師德管理的各項規定。
5、大膽嘗試教研教改。配齊各學段各學科的教研員,加大教研投入,積極引領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組織骨干教師走出去參觀學習和參加各種培訓,請專家進學校,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科教學能力大賽,啟動“強師工程”和“名師工程”,打造名師隊伍,發揮名師示范輻射引領帶動作用。
此外,我們要在充分認識基礎教育重要作用的同時,繼續不斷地加大對基礎教育的辦學投入。只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才能實現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