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醫療服務(特需門診、特需病房)是指公立醫療機構在保證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根據現有設備條件、醫師隊伍、自身特點,為滿足群眾特殊醫療的醫療服務。其特點是在服務設施、服務時間、生活照料、疾病診斷防治等方面提供優質、便利、資源選擇的個性化醫療服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讓人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貼心。按目前情況看,群眾就醫期望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期望。二是在接受醫療服務中對醫療安全的期望。三是對醫療服務價格的期望。四是對最終醫療效果的期望。為實現群眾期望,近年來全國各地三級公立醫院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應運而生。
特需門診就是解決特殊治病需要的門診,是針對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患者人群開設的,服務相對比較周到,環境相對比較好,從接診到住院、取藥全程指導服務,能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充足的就診時間及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特需病房是指醫院在滿足病人的基本治療需求之后,為滿足群眾的特殊醫療需求而開設的醫療服務活動的科室,由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醫生坐診,專人為病人提供從掛號、診療、繳費、取藥等全程導醫。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公立醫院都開展了特需醫療服務,全新打造綜合性特色科室,整合醫院各專科的優勢技術力量,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如辦理門診預約掛號、出入院手續、取藥繳費、安排和陪同檢驗檢查以及結果報告反饋等,并為所有就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提供個體化的健康服務和指導,并進行長期隨訪,受到患者的好評。從實踐看,開設特需醫療服務,有助于促進公立醫院的醫療技術能力與管理水平提升;有助于對所在區域的二級及以下醫院形成很好的示范與指導效應;有助于為公立醫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公立醫院品牌效應,增強群眾就診的吸引力;有助于為公立醫院所承擔的基本醫療、醫療科研、教學和技術幫扶提供必要的自籌資金;有助于滿足群眾特殊治病需要,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隨著人民追求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開設特需醫療服務,為有支付能力的群眾提供自愿選擇的個性化、高層次的優質服務,實現患者分流,是發展所需、患者所求。鑒于目前我市還沒有開設特需醫療服務,無法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醫療服務需求,為此我們建議:
1.發揮自身優勢。近年來,我市醫療衛生工作發展迅猛,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均升格為三級公立醫院,為陽春醫療衛生服務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如市人民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增強,16層新住院大樓建成并投入使用,總編制床位增至1450張,購置了3.0T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全數字化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3D超高清電子腹腔鏡系統、全數字化超高清腹腔鏡系統、移動式C型臂X射線機、體外膜肺氧合系統(ECMO)等系列先進醫療設備,診療環境大為改善,基本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專科技術能力明顯提升,通過堅持重點發展和全面提高的策略,逐步形成學科間協調發展、優勢與特色相互支撐、技術與學術相互依托的學科發展模式,臨床科室由原來28個增至38個,開展了心腦血管介入、腫瘤介入、髖(膝)關節置換、超聲內鏡聯合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微創置管顱內血腫吸引清除術等100多項高難度手術,填補了陽春乃至陽江地區空白;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醫院實施柔性人才引進戰略,建設了陽春市首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營造了“關心人才、重視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目前高級職稱人員130人,與28位博士簽訂了聘任協議,不定期來院現場手術指導、臨床授課、開展坐診。為了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滿足群眾就醫需求,建議把市人民醫院作為我市特需醫療服務試點(先在市人民醫院作為試點,然后在其他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逐步開展),在保證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前提下,將特需服務項目、醫技人員條件、基本設施設備,以及開設特需服務的形式和服務規范等報請職能部門,積極申請設立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滿足社會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并建議在新住院大樓2層健康管理中心設置特需門診,在15層綜合醫學科設置16間特需病房,在其他專科設置1—2間特需病房。通過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特需門診及特需病房試點工作,滿足群眾特殊治病需要,促進公立醫院建設發展,實現雙贏。
2.制定暫行辦法。為規范特需醫療服務管理,如廣州市出臺《廣州地區新增和特需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穗發改規字〔2018〕11號),其中規定:“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應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原則上應在劃定的相對獨立區域集中開展,單獨管理,不得擠占基本醫療服務資源;嚴格控制特需醫療服務規模,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特需醫療服務不能超過該院全部醫療服務的10%,并且特需醫療服務項目的收入不能超過該院全部醫療收入的10%;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特需醫療服務,必須實行告知制度,由患者自愿選擇,不得暗示或變相強制患者接受特需醫療服務。”為適應醫療形勢發展,加快推進健康陽春建設,建議職能部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制定我市特需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包括申報條件、審批形式、專家準入條件、專家坐診制度、服務規模、服務比例、項目和價格管理等,有序推進我市特需醫療服務與新形勢接軌。
3.加強日常監管。公立醫院屬于政府舉辦,開設特需醫療服務,必須保障將有限的醫療保障基金用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保健需要為前提,否則會擠占公立醫療資源,構成對人民群眾利益的侵害,分割本屬于社會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市場補充的市場份額,從而阻礙社會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形成一種不平等的競爭關系。因此,一方面,通過制定我市特需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特需醫療服務必須在床位設置比例、醫療收費等方面作出相關規定;另一方面,醫療保障、衛生健康和市場監管等行政部門要按職能對配置條件、服務內容、服務量等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加強日常監管,規范價格申報、收入管理、使用范圍等,推動醫院運營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