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11日,少春同志在《海南電視夜校助貧困戶增強脫貧動力(國內動態清樣第709期)》上批示:可學習借鑒,推廣該做法?,F將全文登載如下,供參閱學習。
海南電視夜校助貧困戶增強脫貧動力
新華社??谟?nbsp;針對貧困戶“貧困不急、脫貧無方、信心不立”等問題,海南省創新教育扶貧方式,自2016年11月起探索開設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全省近2800個教學點每周兩次組織貧困戶、鄉鎮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收看電視夜校節目,在宣講幫扶政策、傳授種養技術和激勵扶貧信心等方面成效初顯。
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
脫貧致富夜校自2016年11月18日起在海南電視臺綜合頻道開播以來,每周一、周五晚8點,海南全省2784個教學點里,貧困戶代表和扶貧干部齊聚一堂收看節目,并開展課后討論。
夜校授課內容包括宣講幫扶政策、傳授種養技術、提供農產品產銷信息和打工信息、開設求助熱線答疑解惑、幫助貧困戶“脫單”等。結合貧困戶脫貧典型和優秀幫扶干部事跡,夜校還講述各地扶貧故事。省教育廳、衛計委、農業廳、住建廳等部門先后派出負責同志宣講扶貧政策。
瓊中縣和平鎮長沙村貧困戶卓善瑜說:“以前覺得餓不著就行,不想那么辛苦。在夜校上看到有的貧困戶失去親人,有的身患殘疾,他們都能脫貧,我年輕力壯的為什么不行?”最近,他提交了危房改造申請,打算今年把房子建好,并計劃養雞、養豬。
在臨高縣調樓鎮隆道村夜校播放點,一些平常寡言少語的貧困戶敞開心扉,走到臺前發表“脫貧宣言”?!案兄x黨和政府幫我蓋新房、找出路,每天辛苦干工回來看到寬敞的房子我都很感動?!必毨粼@著說?!翱匆剐D軓膭e人身上學到不少好經驗,打開了視野?!必毨粼ū笳f,他打算今后多學點技術,拓寬致富門路。
1月2日夜校結束后,瓊中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葉兆承用方言向在場貧困戶解讀了已脫貧人口可以繼續享受扶貧政策,“有的貧困戶擔心‘脫帽’后沒了幫扶,講明政策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
海南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主任譚基虎說,夜校節目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動力,匯聚人氣,凝聚民心,逐步成為干群齊心協力謀脫貧的“合力場”。
線上講政策講技術 線下抓落實
“夜校教室里氣氛熱烈,參學率連續多期達到100%?!睒窎|縣尖峰鎮山道村駐村第一書記吳足雍說。
夜校學習在生產實際中逐步發揮出作用。臨高縣調樓鎮道俺村貧困戶王小干種植的辣椒遭遇了病蟲害,束手無策之際,他看到夜校上介紹的辣椒種植專題,課后撥通了“961017”脫貧致富服務熱線,海南省農科院專家隨后趕來給予技術指導,救活了他的辣椒。
部分基層干部表示,電視夜校成為線上講政策技術、線下抓落實的新平臺?!半娨曇剐R呀洺蔀樨毨籼接懨撠毬纷拥泥l土論壇。”三亞市天涯區華麗村駐村第一書記杜沛林說,他們村在課后設置貧困戶輪流提問、農林技術員、致富能手解答的“小課堂”環節,逐一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問題。
“電視夜校逐漸成為扶貧工作的好幫手?!杯傊锌h灣嶺鎮鴨坡村第一書記秦家越說,貧困戶對抱團發展有顧慮,致富帶頭人也不肯站出來,村里合作社一直辦不起來,夜校開播后,他有意識引導大家觀看抱團發展成功案例,再與大家重點分析討論?!艾F在大家相信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村里已有40戶貧困戶簽字加入蛋用山雞養殖合作社?!?
借助觀看夜校節目,干部群眾現在每周至少見兩次,共商村莊脫貧計策,增強了基層干部群眾的扶貧信心。臨高縣調樓鎮隆道村村支書曾建師說,電視夜校開播后,大家坐下來學政策、講困惑,一起探討脫貧致富的好辦法。
豐富產業扶貧內容 提供更加精準服務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統計顯示,平均每期電視夜校吸引了195萬人收看?!俺素毨簦瑥V大農民都對致富的好經驗感興趣,大量農民自發‘上夜?!?。”海南省委一名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一些基層群眾反映,目前的夜校課程仍讓不少貧困戶感覺不夠“解渴”。瓊中縣和平鎮長沙村貧困戶鄭育雄說:“有些節目只說了什么產業效益好,沒說具體怎么干,我們讀書不多搞種養缺技術,希望夜校以后能多講點技術?!?
部分基層干部群眾建議,電視夜校可進一步增強實用性,豐富產業扶貧內容,并為貧困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首先,節目制作可結合海南農事規律、產業特點,注重傳授產業技能、產品銷售方面經驗,包括農產品電商技能、合作社經營管理方法等。
其次,結合本地資源、生產特點精準引導農民發展本土化、特色化產業。記者注意到,一些貧困戶在夜??吹绞裁串a業好都想發展。秦家越說,每周兩小時的課程不能“包打天下”,推進產業扶貧需要線上線下串聯,基層干部需加強自身學習,領會夜校內容精髓,更好指導群眾脫貧致富。
第三,有效利用夜校平臺,匯聚更多職能部門的力量,為貧困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瓊中縣長沙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毅認為,住建、醫療和金融機構可在夜校教學點開設“流動辦事窗口”,定期安排工作人員集中收集貧困戶需求、集中辦理相關政策申請,打通幫扶“最后一公里”。(記者趙葉蘋 羅江)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海南電視夜校助貧困戶增強脫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