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香波、陳開源委員:
你們在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推動陽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教育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建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框架
近年來,我市注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
(一)逐步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和保護制度。2007年成立陽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來主要承擔全市非物質文化保護的具體工作;2022年,建立陽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由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加強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統籌協調。在市委常委會會議上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并部署我市貫徹落實措施。
(二)建立完善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整理,文字資料、音像資料、實物資料的立檔存檔工作。這些資源的發掘與資料的保存,對研究當地的歷史、各時代社會狀況、生產力發展情況以及文化娛樂狀況提供了真實而寶貴的史料。通過多年來的積極升級申報,現已有省級項目3個,市級項目43個,縣級項目53個,其內容涉及傳統美術、民俗、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技藝等類別,涵蓋了陽春人民生產、生活、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
(三)做好資源保護規劃。市非遺保護中心對全市非遺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規劃,并協助各鎮政府對本鎮的非遺資源作出總體規劃,確保有效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做好傳承人保護規劃。針對我市一些省級、市級和縣級項目傳承人存在失傳的危機的情況,要求并指導各項目的保護單位必須制訂保護傳承人規劃,使省級、市級和縣級非遺項目后繼有人。至目前止,我市共有省級項目傳承人3名、市級項目傳承人45、縣級項目傳承人91名。
二、做好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網絡各項工作
近幾年,我市著力利用各種平臺,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與傳播工作。
(一)非遺進校園。我市采取非遺進學校的方式,為非遺帶來新契機,讓非遺融入廣大中小學生的現代學習生活中。如,2022年9月13日,陽春市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圖片展覽在陽春市實驗小學舉行。2022年9月19日,陽春市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圖片展覽在陽春市逸夫小學舉行。2022年10月12日,陽春市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圖片展覽在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行。2023年3月6日,陽江市級非遺項目“中熾藥灸療法”在春灣鎮開展“非遺進社區”傳承推廣活動。2024年1月19日,陽春市實驗小學師生走進陽春市非遺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實踐活動。
(二)非遺進景區。通過各種賽事和活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如,2020年結合舉辦省級賽事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春灣鎮高村精心打造古人類遺址展覽、非遺展示等全新的文旅熱點項目,通過精心挑選非遺展品展示,安排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示范并設置體驗項目,激發了觀眾參與民間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熱情;2023年在合水鎮舉辦高流河墟非遺文化系列活動有大型情景劇《冼夫人賜福》、冼夫人主題文化飄色巡游、醒獅武術表演等;2024年將高流河墟活動舉辦時間延長到3天,同時做好夜間開放,在夜間舉辦粵劇和文化演出,有效延長了游玩時間,增加高流河墟活動長度。同時辦好竹木器展銷、陽春本地特色美食節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業態,有力地促進了消費增長,增拓了活動領域的廣度;又如,2024年1月25日至2月28日,分別在陽春崆峒巖景區、云山綠湖旅游度假村、陽春富通十里泉城舉辦陽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展示了陽春市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2023年還將全市53個非遺項目編輯匯總成小冊子,并印制1萬冊發放到各景區、各星級酒店等進行宣傳推介。
(三)非遺進社區。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八樓設置陽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展示館,常態化實物展示、展板介紹等方式展示陽春根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除了長期展示,還通過各種方式,讓社會各界一起了解陽春非遺、講好陽春非遺故事,進一步認識和傳承好陽春非遺,不斷推動、提升陽春非遺的認同度和影響力。如,陽春粵劇是陽江市級非遺項目,在省委宣傳部支持下打造的本地愛國題材粵劇《李惟揚傳奇》,2020年在廣東省廣播影視評獎中榮獲二等獎。2021年,大型紅色題材粵劇《信念》,在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評獎中榮獲一等獎,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并在2021年7月受中共陽江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邀請在市委會堂專題演出,作為陽江市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學習內容。又如,2024年5月25日,在陽春市中心公園舉辦漠陽非遺墟市巡展與非遺普法活動(陽春站)吸引大批市民駐足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更有非遺傳承人現場答疑解惑,進行義診,讓市民們深入了解陽江、陽春的非遺文化。
(四)非遺進網絡。我市還通過各種節慶活動、大型體育賽事對非遺項目進行電視、網絡推介、現場展示銷售等,提升非遺項目知名度和增加經濟效益。對每年都舉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陽春)、陂面重陽墟、石望鎮梁鎮南將軍府炮會、合水鎮高流河墟、2023年、2024年杜鵑花海·陽春雞籠頂越野賽、2024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公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我市都會安排相關的非遺產品進行現場展示銷售和網絡推介。如,2023年2月21日,以“看家鄉非遺,揚本土文化”為主題直播廣東省級非遺項目“梁鎮南將軍府炮會”活動全程,為全市近十萬名少先隊員帶來梁鎮南將軍府炮會文化歷史的精彩隊課;又如,9月23日上午,我市舉行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開幕式的東湖公園主會場內,有多家展商帶來了春砂仁、石望腐竹當地特色農產品,深受歡迎。當晚,豐收節千人宴正式開席,粵菜師傅用道地食材,包括非遺項目產品春砂仁、圭崗凼仔魚、石望腐竹、三甲切粉等做出的老廣味道,讓食客們贊不絕口。6月8日至10日舉辦的2024年高流河墟活動借助電視、網絡形式直播非遺文化系列活動及竹木器展銷、陽春本地特色美食節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消費增長,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業態,增拓了活動領域的廣度。這樣,通過群眾口碑、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進行傳播,進一步提升了非遺項目知名度,增加了經濟收益。
今后,我市將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進一步推動非遺項目展覽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網絡,提升陽春非遺影響力,為陽春市的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貢獻力量。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非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