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政府建設為統領,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省藥品監管局、陽江市市場監管局法治建設部署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奮力開創市場監管系統法治建設新局面。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
(一)堅持黨組統攬法治工作。局黨組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把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作為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將其列為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重要學習內容,并結合我局實際情況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措施,全面貫徹落實法治市場監管建設的工作要求,為實現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點內容,組織開展專題學習。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進而進一步加深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自覺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思想。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風險、推動工作的能力,切實提高干部職工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
(三)嚴格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按照《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要求,切實推進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充分發揮督察工作對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的督促推動作用。嚴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設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堅持把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對法治政府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堅持重要法治工作集體研究、集體決策,帶頭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四)統籌謀劃法治建設年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以及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點等重要內容。印發《陽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計劃》,明確責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二、2024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優化改革服務舉措,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一是持續深化市場準入改革。持續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在陽春市的商業銀行網點布設“陽光通”智能服務一體機,不斷提升全市開辦企業便利度。2024年以來,全市新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網辦率分別達96.80%和80.54%。二是加大經營主體培育力度。積極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培育試點工作,設立“個轉企”咨詢、指導及業務辦理“一站式”服務窗口,助推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促進全市經營主體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2024年以來,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092戶;全市現存各類市場主體總數55027戶,同比增長4.14%。三是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審查抽查、會審和舉報回應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2024年以來,全市審查增量政策文件4份,督促2個單位修訂調整涉嫌違反公平競爭規定的政策文件,有力規范政府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二)加強市場秩序治理,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一是推進信用監管。扎實做好企業年報和“雙公示”工作,強化信用約束措施,完善信用監管機制。2024年以來,歸集“雙公示”信息2.1余萬條,將290余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為1569戶經營主體辦理了信用修復(其中企業42戶,個體戶1527戶)。二是強化重點領域監管。在全市推進藥品安全鞏固提升、集貿市場計量專項整治、“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出稽 守護南粵”行動等專項治理,持續加大重點領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從嚴打擊“兩品一械”、食品安全、特種設備、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2024年以來,全市系統立案查處各類案件499宗,有力維護市場經營秩序。三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和網絡輿情,組織開展了放心消費粵行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市場監管領域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等市場監管領域消費環境專項行動。
(三)強化風險隱患排查,筑牢市場安全底線。一是嚴格食品安全監管。貫徹落實“四個最嚴”工作指示,加強社會餐飲、養老機構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開展“你點我查”、“你點我檢”專項行動,做好食品安全抽檢和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嚴防食品安全風險。2024年以來,完成普通食品抽檢任務2237批次;共對全市20家(其中城區11家,鄉鎮9家)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42583批次;快檢不合格產品處置率為100%,快檢結果公示率為100%。二是強化藥品安全監管。加大藥械化科普宣傳力度,持續對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環節開展監督檢查,落實市場主體責任,規范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行為。2024年以來,開展了藥品使用單位質量管理、染發類化妝品專項檢查、醫療器械經營分級監管等專項行動,強化部門聯合執法,推動藥械化全鏈條監管。2024年以來,全市立案查處藥械化案件133宗,其中藥品案件61宗、醫療器械案件20宗、化妝品案件52宗。三是加強特種設備和產品質量安全治理。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特種設備督導檢查工作,大力推進小型鍋爐、叉車、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等特種設備重大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4年以來,抽查特種設備849臺(套),發現消除安全隱患160個,查封違法違規設備9臺(套)。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處置工作,開展電動自行車及電池、燃氣具、兒童玩具等重點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全市未發生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四)夯實質量創新基礎,加快兩個強市建設。一是強化質量提升。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及《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引導社會各界樹牢“質量第一”意識。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指導幫扶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持續深化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2024年以來,已累計為46家企業提供了專業服務,并成功幫助18家企業的質量管理人員獲得了首席質量官的資格認證。二是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貫徹實施陽江市人民政府與省市場監管局共建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工作要求,大力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開展“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2024年以來,全市專利授權量29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00件。完善多元化知識產權維權保護機制,持續協助做好知識產權法官工作室的建設工作。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開展假冒專利、商標侵權、地理標志侵權等專項整治行動。2024年以來,全市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案件6宗,實現我市地理標志案件“零的突破”。
(五)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著力筑牢市場監管法治根基。一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嚴格按照《陽春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的規定,明確落實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局長辦公會議審議、發布、備案、評估和動態管理制度,確保規范性文件制訂嚴格依法、程序規范、務實有效。二是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并健全法律顧問制度,按要求邀請公職律師參與重大事項的處理,注重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合同合法性審查等法律事務中積極發揮法律顧問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局日常管理和行政決策的程序化、規范化和法治化。
(六)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一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組織開展本年度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做好自查自糾工作。二是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按照“誰執法、誰公開”原則,及時、主動公開行政執法信息。嚴格執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適用規則和標準,遵循過罰相當和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堅持適度處罰。三是參照執行《陽江市市場監管理稽查執法協調聯動工作制度》,結合我局實際,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從機制上堵塞執法工作漏洞。
(七)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一是做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對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進行分析討論,對存在的問題舉一反三地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2024年以來,我局被提起行政復議36宗,發生行政訴訟0宗。二是認真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切實提高負責人出庭應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三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扎實推進放心消費粵行動,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試點,加強ODR單位建設等工作。2024年以來,全市新增“放心消費承諾單位”45家、“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13家;受理消費投訴舉報339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4萬元。
(八)廣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一是加強對市場監管隊伍的法治宣傳教育。通過舉辦業務培訓班和參加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云課堂”活動、廣東省市場監管執法辦案大講堂等方式多渠道組織執法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全體在編干部職工參加學法系統網上考試參考率和優秀率均為100%,進一步提升了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和執法能力。二是切實履行市場監管領域普法責任。結合監管職能,突出重點領域、重點內容,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4·26”知識產權日、“5·20”計量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藥品安全宣傳周”、“質量月”等契機,通過開展主題宣傳咨詢活動、資料發放、線上線下法律宣傳等方式,普及市場監管知識,培育群眾依法維護權利意識,倡導社會共治。
三、2024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存在問題。一是基層執法力量薄弱。基層執法人員非常缺乏,老齡化嚴重,且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的法律知識和相關行政執法業務培訓,執法人員法律素養不高,特別是對藥品、特種設備等相關專業知識及法律法規的理解掌握不足,難以發現違法行為。二是案件查辦力度、深挖擴線能力仍需加強,大案要案精品案件較少。三是執法力量與執法需求不相適應。機構改革合并后,基層單位“人少事多”,一人多職一崗多責,執法隊伍無法專職化,執法效能大打折扣,監管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近年來,由于一些部門監管職能下沉,但基層執法力量尚未得到有效補充,導致執法力量與監管職能嚴重不匹配。四是裝備配置與現有執法工作量不相匹配。因經費保障不足等客觀原因,導致執法公務用車嚴重不足、門類單一、標準較低,執法裝備便攜式、信息化程度不高。現有的執法裝備缺少個人防護、檢查檢測、通訊文印設備、決策支持類的執法裝備。部分執法裝備耗材開銷大,如便攜式打印機、便攜式復印機等執法裝備耗材價格偏高,基層市場監管所難以承受。五是新業態、新行業的不斷涌現客觀上帶來了監管邊界不夠清晰、監管規范不夠明確的問題,新業態、新領域的監管執法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主要原因。基層執法人員年齡偏大,主動擔當作為不夠,對工作標準要求不高。專業知識欠缺,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法律等專業性較強的業務工作缺少對口專業性人才。
四、下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加大便企惠企力度。抓好市場準入制度規范化建設、企業開辦公共服務質量、企業開辦便利度優化提升工作,大力推行全程網辦、證照聯辦服務,持續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二)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加強“兩品一械”、食品、特種設備、價格、質量、網絡交易等領域監管執法,深化和鞏固民生領域“鐵拳”行動成果,切實保護好各類消費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加大執法辦案力度,強化行刑銜接,力爭在查辦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
(三)持續加強法治隊伍建設。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法律知識和各類執法技能培訓,不斷提 升全市市場監管隊伍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