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市統計局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寒凍和“黑格比”強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和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活力有所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
一、綜 合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初步測算,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40.7億元,同比增長12.8%,人均生產總值16018元,增長12.1%。三大產業穩步發展,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6%、16.6%和13.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8.6:39.6:31.8調整為28.5:40.6:30.9。三大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1%、45.1%和26. 8%,分別拉動全市GDP增長3. 6個百分點、5. 8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
物價指數保持在可控區間。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0%,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4%,消費品價格上漲5.2%。從八大類別看,食品類上漲10.3%,居住類上漲3.4%,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2.1%,衣著類下降3.0%,交通和通訊類上漲0.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1%。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58.6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9102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1.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仍需加大,工業化程度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加快經濟發展短期內缺乏足夠支撐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出現擴大趨勢;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偏低;社會矛盾和治安仍需進一步改善。
二、農 業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年農業總產值68.8億元,同比增長4.3%。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3.0萬畝,增加0.9萬畝;糧食總產量27.0萬噸,減少1.5萬噸。蔬菜種植面積35.6萬畝,增加1.8萬畝;蔬菜產量34.6萬噸,增加1.7萬噸。花生種植面積14.7萬畝,增1.3萬畝;花生產量2.0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水果總產量35.4萬噸,增加4.1萬噸,其中柑、桔、橙產量24.0萬噸,增加3.4萬噸。
林業二次創業取得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7萬畝,其中用材林6.5 萬畝。森林資源保持林木總生長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環。全市森林覆蓋率60.2%。
畜牧業發展平穩。全年肉類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6萬噸。其中:豬肉產量7.3萬噸,比上年增加7.6%;牛肉產量0.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家禽產量1.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生豬年末存欄量83.2萬頭,比上年增長2.7%,生豬出欄量100萬頭,比上年增長5.5%。
漁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漁業總產值3.6億元,同比增長1.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88.0億元,同比增長18.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9.4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完成工業增加值29.6億元,增長23.8%。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87.8億元,增長23.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7.9%。
建筑業加快發展。全社會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6億元,同比增長1.6%。全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45.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9%,其中新開工面積77.9萬平方米,增長19.3%;房屋竣工面積80.4萬平方米,增長40.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6億元,同比增長26.6%。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3.6億元,下降16.8%;更新改造投資3.1億元,增長26.1%;房地產開發投資4.1億元, 增長75.8%。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0.0萬平方米,增長19.0%;商品房銷售額3.1億元,增長40.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暢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億元,同比增長20.3%。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縣及縣以上實現零售額29.0億元,增長20.8%;縣以下實現零售額60.3億元,增長20.1%。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0.4億元,增長20.0%;餐飲業零售額6.5億元,增長26.6%;其他行業零售額1.6億元,增長9.3%。
商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張。全年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112.0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批發額31.7億元,同比增長3.9%;零售額80.4億元,增長20.0%。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發展平穩。全年外貿出口總額12050萬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自營出口8378萬美元,增長6.0%;三資企業出口3672萬美元,同比減少1.2%。
從出口商品看,家具系列產品出口萎縮加速,同比下滑達61.3%,編織工藝品增長22.9,機電產品增長19.8%,紡織品增長19.7%。
實際利用外資增幅較大。全年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3310萬美元,同比增長25.9%。新簽利用外資合同44宗,合同利用外資10222萬美元,同比減少0.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增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5.7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5.4%;全年旅客周轉量15.9億人公里,增長5.6%。
郵電通信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通信業務總量2.7億元,同比增長8.9%;郵電業務總量0.5億元,同比增長22.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1.4萬戶,同比增長0.9%;移動電話用戶31.5萬戶,增長14.1%;年末ADSL用戶2.5萬戶,同比增長19.0%。
旅游業平穩發展。據初步統計,全年旅游總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09億元,增長11.5%;旅游外匯收入1421.萬美元,增長9.0%。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122萬人次,增長6.0%。其中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人數105.1萬人次,增長14.5%。在過夜游客中,國際游客2.1萬人次,增長2.3%;國內游客103萬人次,增長14.8%。全市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人天數157.4萬人天,增長5.0%。其中國際游客5.4萬人天,增長3.7%;國內游客152.萬人天,增長8.0%。
八、金融業
各項信貸業務平穩發展。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1.1億元,增長24.2%。其中企業存款余額7.3億元,增長39.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8.8億元,增長18.1%。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5.8億元,增長21.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0.3億元,增長21.8%;中長期貸款余額15.5億元,增長20.3%。
九、科技與教育
科技綜合實力有所增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總數達25家。科學研究所5間,共有職工92人。
“普九”教育平穩發展。全市小學招生人數9808人,同比下降15.3%,小學在校學生86991人,下降11.4%;普通初中招生人數18405萬人,增長2.5%,普通初中在校學生49193人,下降3.1%。全市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99.9%,小學升學率99.5%,普通初中生升學率64.5%。
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數8484人,同比增長7.1%;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1919人,下降0.7%;普通高中生毛入學率57.6%。
高等教育有所發展。電視大學、黨校教育、自學考試方興未艾。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全市現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0%,電視人口覆蓋率96.0%,廣播電視混合人口覆蓋率97.0%。新聞、出版等事業健康發展。
衛生保健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衛生系統有衛生醫療機構 30個,床位1547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 1699人,其中醫師729人,注冊護士518人,全市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農村衛生清潔水普及率97.7%,自來水普及率55.5%,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97.9%,提高14.5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穩步推進。一年來。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內重大比賽中,獲國家級比賽銅牌1枚;獲省級比賽銀牌2枚;獲市級比賽獎牌146枚,其中金牌64枚、銀牌55枚、銅牌27枚。國家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得到有效貫徹實施。。
十一、人民生活、人民生活與安全
據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12.3‰,死亡率5.5‰,自然增長率6.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 110.0 萬人,同比增加0.7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17元,同比增長7.1%。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5.8萬人,同比增長1.8%;社會養老保險9.2萬人,增長5.7%;工傷保險4.0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基本醫療保險4.9萬人,增長6.5%。全年征收社會保險基金1.9億元,同比增長5.6%。年末全市基金余額3.0億元,同比增長15.4%。
社會福利事業基本穩定。年末全市有社會福利院1間,床位250張。敬老院19間,在院人數571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鞏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擴大,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6萬人。城鎮社區服務和農村服務網絡日趨完善。
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 33人/億元。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死亡率為0.53人/10萬人。道路交通死亡率為2.07人/萬輛。
十一、人口與環境
據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12.3‰,死亡率5.5‰,自然增長率6.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 110.0 萬人,同比增加0.7萬人。
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機構3個,人員65人。全市共建成煙塵控制區1個,面積19.4平方公里
市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優級等次;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6.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0%。
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全市擁有自然保護區2個,總面積188.6平方公里。本年環評制度執行率100%。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工農業總產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行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